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倘若漫步在兰州市城乡的大街小巷、田间村寨,你会发现乡镇企业正在悄然崛起,像一股热流在黄土地上滚动。全市乡镇企业年总产值已超过20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左右,全市农民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乡镇企业,全市农村总劳力的27.8%—17万人在乡镇企业中从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乡镇企业利润分配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本市1984年乡镇企业利润分配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主要是去密云、怀柔两县做了典型调查,并走访了市乡镇企业局、市农业银行。一、1984年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84年末北京市乡镇企业总数已达14,274个,从业人员7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相当全市职工总数373.5万人的20%。企业总收入37.6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63.4%,比1983年增长41.1%,相当农业总产值33.5亿元的112%。总利润为5.5亿元,比1983年增加37.3%。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5亿元,净值11.7亿元。交纳税金3亿元,占全市各项税收总额30.45亿的9.85%。  相似文献   

3.
<正> 金融部门如何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企业是我省外向型企业的一支生力军 这几年来,我省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据统计,“六五”期间,乡镇企业25.79万个,1980年总产值为16.83亿元,至1987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已达40多万个,从业人员260万人,总产值115亿元,占当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8%,超过1979年的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和当时整个工业的生产能力。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吸收器。仅1985年,全省乡镇企  相似文献   

4.
岑溪县地处桂东南,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全县经济较为薄弱,1980年农业总产值仅有 1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3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岑溪农村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6.6倍和119%.岑溪县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稳定、三发展”: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岑溪县共有11万农户,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2%,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对全县在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关系极大.该县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岑溪县农村已由过去的单纯务农发展到农、工、商、交、建、运、服务各业综合经营,集体、联合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格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七五”期末,全县乡镇企业达13027个,其中:乡镇办124个,村办企业948个,联户办373个,户办企业11582个.乡镇企业总收入19437万元,比“七五”末期增长3.28倍.农口人均乡镇企业收入为321.6元,略高于全区和地区平均水平.乡  相似文献   

5.
蒋大鸣 《财政》1991,(2):63-64
近几年,我国乡镇企业获得迅猛发展,到1989年,全国乡镇企业已达1800万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530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4,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为518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相当于198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十年来,乡镇企业已向国家交纳1480亿元税金。这说明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张发展,国家与乡镇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日益显得重要起来,它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乡镇财政自筹收入以及乡镇企业积累和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当前,在处理国家与乡镇企业分配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一九八五年末农村各项存款余额为8306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29%;一九八五年农业总产值为20253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5.2%; 一九八五年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为6453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43%.反映了如下几个特点:(一)三年来农村各项存款一直是上升趋势.(二)在一九八五年农村各项存款增长中,以农民储蓄增长比重较大,占41%,大于一九八四年增长比重26.54%.(三)农村各项存款与农业总产值比较,每百元农业总产值提供存款,一九八三年是15.63元,一九八四年是33.70元;一九八五年是41.01元.  相似文献   

7.
一、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特点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辖8个县(市)区,农业人口367.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民人平耕地面积近1亩,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9.16亿元,占GDP总量的27%,农民人均纯收入3371元。2005年以来,该市开始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了农村消费(详见附表)。调查显示,益阳市农村消费尚处于一种低级的初发阶段,主要表现在:1.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据调查,益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105元上升到2006年的3371元,按理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应当随之提高,但实际上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44.33%降低至2006年的26.31%,近年来消费率的下降还有增速的趋势。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001-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3%,但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5.98%。3.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大。2006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406元,仅为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0882元的22.1%。4.从消费结构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显示了它强大的经济实力。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比1978年增长20多倍;“七五”期间,全国农民纯收入净增量的一半来自乡镇企业,到1990年底,乡镇企业已安排农村劳动力9200万人;在一些乡镇企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农业总产值191.7亿元,占GDP的46.8%,全市财政收入25.3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消费需求现状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农业总产值191.7亿元,占GDP的46.8%,全市财政收入25.3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2001-2006年,邵阳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6亿元增加到103亿元,年均增长10.3%,较同期城市年均增速16.2%低5.9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率(按生产法计算)从2001年的35.8%降到2006年的31.1%。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调查的300农户消费结构(表1)看,2006年与2000年比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和衣着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9.8和4.4百分点,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比重上升较多,分别上升了2.8、6、7.9个百分点。表1 300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项目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1.食品消费支出63.9 56.8 48.4 44.12.衣着消费9.3 7.9 6.5 4....  相似文献   

11.
“七五”期间,南宁市乡镇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五年间,总收入年均递增39.7%;1990年,总产值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6.8%,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南宁市乡镇企业发展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进入“八五”以来,差距又呈拉大的趋势.据统计资料表明:1991年南宁市乡镇企业总收入6.72亿元,虽比上年增长13.31%,但低于全区34.01%的水平,甚至低于百色、河池等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全区13个地市中名列最末位.农民从  相似文献   

12.
<正> 到目前止,三明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8000多个,是1978年的13倍;从业人员近25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36.6%;1988年完成总产值21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4倍,占农村总产值的67%;实现税利3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17倍.乡镇企业在经济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等的影响,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原料、信息不灵问题颇多。特别近两年来,国家实行信贷紧缩方针,乡镇企业面临严重挑战,步履艰难。当前,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湖北地处“内陆”中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才得到较快的发展。“七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别以年递增25.4%和24.9%的速度增长。到1991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8.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7%;乡镇工业总产值达254.6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1.6%。全省农业银行、信用社以年递增24%的贷款增长速度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到1991年末,行、社贷款余额近50亿元,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资金的变化情况(一)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民的货币收入不单纯来自农业总产值,还有来自其他各业的多种经营,因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二)由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搞活,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渠道也起了变化,部份生产资料如耕畜、种子、苗木、小农业等等也由集市贸易及农户组织调剂解决.同时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贷款投向也随之扩大,国营商业生产资料供应占农贷的比重有所下降,如百色地区82年1——5月农贷放出总数3289万元,占当年生产资料供应总值52.8%,85年1——5月农贷放出总数6123万元,占生产资料供应总值28.9%.  相似文献   

15.
玉林市有21个乡(镇),381个村,总人口122万,其中农业人口111万,总面积409万亩,其中耕地90万亩.1986年种粮60.7万亩,产粮7.36亿斤,比上年增产6.94%,多种经营19.18万亩,收入26000万元,其中香蕉55883亩,是全国星火计划项目.红碎茶是全国生产基地.柑桔、春烟、青皮麻是自治区生产基地.去年全市工业产值(包括市、乡两级)2539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6573万元.因此,人们把多种经营收入、乡镇企业收入、工业总收入称为三个两亿六.去年全市人均收入383.04元,比增41.33元.乡镇企业总数27248个,就业人员10.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力的22%,其中乡办产值4519万元,占总收入17%,村办产值4803万元,占总收入18.1%,户及联户办收入17251万元,占总收入的64.9%.乡镇企业去年上交税金1356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全年盈利2126万元,全市超100万元产值的乡镇企业有35个.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村58个.有十大行业,即:建材,采矿、食品加工、造纸炮竹、五金、成衣、运输、商业、建筑、修理等.已初步形成的专业市场有: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的一支经济力量,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名不见经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英明国策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乡镇企业从此异军突起,展翅腾飞,成为广阔农村经济舞台上的一支充满生气的主力军,为神州大地的繁荣昌盛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就我省而言,乡镇企业的成就也是相当辉煌的:1978年总产值仅9.18 亿元,到1988年已跃至164.14亿元,超过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23%;1978年上缴税金3532万元,而1988年达到75428万元;1978年从业人数87万人,仅占农村劳力的12%,而1988年从业人数增加到274.68万人,占农村劳力的28.3%。乡镇企业的崛起,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朝着多功能、开放型和综合型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目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全国各地一样,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路途。有飞跃,也有徘徊;有高峰,也有低谷;既体验过艰辛劳动换来满载而归的欢欣,也曾饱尝希企一蹴而就然却步履维艰、进退失据的困惑;既有过超越人财物供给能力和忽视市场信息造成经营亏损乃至破产的惨痛教训,也取得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有益经验。回首往事,冷静思考,确实能带来许多发人深省的启迪;同时,也更能激励乡镇企业的开拓者们艰苦创?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株洲全市GDP为730亿元,其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2.9:52.9:34.2;完成农业总产值151.1亿元,农业增加值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其中,农产品加工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占农业总产值62.9%;农民现金纯收入为5044元,同比增长15.5%.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镇原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该县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1年6月底,非公有制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数为5580户,占全县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89.7%;从业人数18600余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多人;2000年创工业总产值76810万元,创新增产值21503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及新增产值的94.94%和91.81%;创利润6653万元,占全县企业利润总额的100%;上交税金850万元,占全县企业税金总额的56.74%.2001年第二季度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2.78亿元,实现利税882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一、近年来柳州地区农村信贷规模及贷款结构状况。 近几年来,柳州地区农村总产值持续在增长,1980年为54928万元(以80年不变价计,包括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乡镇企业,下同),1984年为74562万元,比1980年增长35.7%,年平均增长8.24%。同期银行存款增长96.4%,年平均增长18.9%,1984年全年累计发放农村贷款为42370万元,比1980年增长30.9%,年平均增长7%。年平均农村信贷累计发放额占农村生产总值的58.8%。  相似文献   

20.
(一)1983年我县农业总产值是28,794万元,比1980年增长64.13%,农付产品收购总值9,099万元,增长44.22%,由于农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其手持现金发生了变化:一、农村现金投放量增加,农民的手持现金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县农村现金投放量是19,686万元,占全县总投放的83.69%,比1980年增长52.89%,其中净投放1948万元,增长53.79%.据测算,去年全县农村货币流通量是3,267万元,比1980年增长51.88%,随着农村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农民手持现金量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农民手持现金量人均29元,比1980年增加9元,同时,农村储蓄存款的增长比例也很快.去年全县农民储蓄余额是2,087万元,比1980年增长18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