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菜     
魁魁 《致富之友》2005,(3):55-55
鲁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成。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鲁菜减盐     
山东省规范“鲁菜”菜系标准,增加“减盐”内容,降低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 3月28日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针对鲁菜“口味重”的特点,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实施方案》,山东在制定“鲁菜”系列菜系地方标准时,引导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使用量的措施,鼓励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开发和提供低盐菜品。  相似文献   

3.
《周礼》成书于战国,其中也有战国以前的内容。它内容丰富而言简意赅,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史籍之一。其内容是作者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据,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所以说《周礼》是一部记载战国及其以前,即整个周代典章制度的史籍,故亦称之为《周官》、《周官经》。同时,它也是一部研究我国先秦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其成书历史久远,且又言简意赅,后世虽几经注疏,但仍有不少难以理解之处,尤其是有关科技方面和内容,费解之处更多。本文仅就兽医职文中的“以节之”句,略述管见。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误,尚清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节之”见载于《天官·冢宰》兽医职文。文曰:“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汉代郑玄注“以节之”的“节”,谓“趋聚之节也”,谓“聚本亦作骤”。  相似文献   

4.
黄腹角雉,《本草纲目》称其为“吐绶鸟”.因“绶”和“寿”谐音,寓意长寿吉祥,是我国著名的“吉祥鸟”.唐朝时,夔州吐绶鸟被列为贡品,唐代诗人刘禹锡《吐绶鸟词》中写道:“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黄腹角雉雄鸟发情时,头顶两只蓝色肉角伸出,喉下展出红蓝相间的彩色肉裙,姿态优雅,十分美丽.黄腹角雉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被称为“鸟类熊猫”.  相似文献   

5.
《天朝田亩制度》"田政"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前 《中国农史》2006,25(4):55-62
《天朝田亩制度》对历代典章制度借鉴颇多。其“田政”部分,对北魏、初唐均田制有所借鉴。《制度》要求平分土地和建立公平地方行政的要求,因为立法者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即土地问题,而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制度》既然来自立法者经验范围。其所借鉴古代典章制度又已经行之有效,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分析亦十分准确,因此不该被视为是“反动性”的。《制度》未能实施,与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相关。太平天园政权的贡役制性质,使之无法满足《制度》之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致富之友》2000,(10):36-36
相传 ,中国在春秋时代就有烹调技术研究。历代记载食物制作的文献有《礼记》、《食经》、《中馈录》、《易牙遗意》、《食珍录》等。过去曾有按地方特点区分的粤、湘、客、闽、京、沪、扬、川等八大名菜 ;有按方位区分的南味、北味及京(中)、广(南)、川(西)、扬(东)的四大菜系 ;有按民族区分的汉、回、满、藏等民族风味 ;有按消费特点区分的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宗教菜等等。现在一般归为八大菜系。山东菜系是北方菜的代表 ,也是京菜发源的最初基点。这个菜系是由济南和胶东两派构成 ,特点是以清淡、脆嫩、味纯见长。烹调讲究火…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学书录》补正六则冯秋季(秦皇岛造纸总厂)一、《洛阳牡丹记》之初刻及其“花品叙”之误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①第66页“洛阳牡丹记”条言是书“流传颇广”,但对其初刻只字未提。今按:是书初刻为治平三年(1066)或四年。《欧阳文忠公全集·外集》...  相似文献   

8.
韩旭 《浙江林业》2014,(7):46-46
宋有《爱莲说》曰:“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人多用其说以正其志,故歌而咏之,书而叹之。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酝酿已久的《刊中报》,随着新面容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刊中报》犹如《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街心花园”,包容了过去的“短稿荟萃”、“读者之页”、“基层动态”等栏目。作为刊中小报,将及时反映农村信用合作战线上的工作动态、新闻故事和广大信合职工的呼声与建议。在内容采撷上将不拘一格,要求稿件短小精悍,标新立异。 希望在大家的精心培育下,“花园”四季如春,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0.
重塑会计诚信强化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公元前五世纪到二世纪的中国,在《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著作中就出现了关于诚信和道德的说法。如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礼记·礼运篇》则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之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诚信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我国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也与诚信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从言,从中。”又解释:“直言曰言”,就是要求真实无隐之意,这表明,古代“会计”一词的本义就有不弄虚作假的道德要求。而现代更有潘序伦先生的立信会计精神:“立信,乃会计之本。”“会计师之职业,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由此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道德文化,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就是黄  相似文献   

12.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4):88-91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晏子春秋》一段话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弋 )五卯 (卵 )茗菜而已。”宋版《太平御览》亦引《晏子春秋》这段话 ,文字相同。《中国茶叶大辞典》据此将晏婴 (晏子 )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但现存《晏子春秋》的各种版本中 ,“茗菜”都作“苔菜”。本文认为茗菜应是苔菜之误 ,并对第一茶人的思考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潘法连先生《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先后在《中国农史》发表了三组共23则,对于《中国农学书录》,略者详之,误者正之,分者合之,含混者明确之,用功颇巨,有裨学林。唯其中有以不误为误,以误证正的,有欲详而未详的,也有增加了新的混乱的,兹不忖谫陋,愿陈鄙见,就教于潘先生。一、沈立《海棠记》部分内容还见于宋人引述,沈立还撰有《牡丹记》十卷。《中国农史》1984年第1期《读(中国农学书录)札记五则》(以下简称《札记》)中“《海棠记》的撰作时期及其内容”一节,据陈思《海棠谱》补沈立《海棠记·自序》,以明其大致内容及撰作时期,极是。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22引《复斋漫录》云:  相似文献   

14.
婺绿 :辉煌的历史婺源 ,自古就是著名的“茶乡”。婺源绿茶 ,颜色碧而天然 ,口味香而浓郁 ,水叶清而润厚。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 ,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中品之最优者”。婺绿自 80年代以来 ,远销国外 ,使之成为婺源一大支柱产业。面对中国“入世” ,市场开放 ,竞争压力无法回避的优势 ,婺绿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是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品牌 :时代的呼唤从消费者角度看 ,人们的消费心理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渴望茶叶能体现更多的内涵和个性 ,在心理上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以满足个人在个性、品位、身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16.
《管子》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市场问题在古代财政思想中很少出现,但《管子》是个例外。《管子》认为:“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市场是决定万物贵贱的场所。《管子》指出市场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不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又说:“岁适美,则粜市无予,而狗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表明其已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市场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这与现代的“宏观调控”的财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管子》关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最早的面条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在古代不叫面条而称“汤饼”,“不托”“托”等。清代《癸已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索面、曰拉面、亦曰面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面”。“汤饼”二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专著《释名》一书中:“饼,并也,馊面使乞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面条的历史渊源完全可追溯到汉代。原始的面条即汤饼,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托”,现在湖北有的乡村在农忙季仍习惯此法,但不叫面条而称“清汤疙瘩”。后来发明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所以又叫不托,…  相似文献   

18.
《粮食问题研究》2006,(2):51-51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的别称也颇多。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而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所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相似文献   

19.
古代茶史,年代湮远,或载籍阙略,或传抄窜易,或考之欠精,或妄事推测,给后人带来不少疑惑。今依个人之见,对文献中以下几点,略作考证,望指正。一、“齐荼”考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说:“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书齐荼……。”明·杨慎《丹铅录》也说:“茶即古荼字。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言下之意,春秋的“齐荼”即“齐茶”。此说存疑。《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公疾,使国惠子、  相似文献   

20.
对《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茆”之“茆”的解释,有两种基本观点:一以其为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一以其为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本文认为:《泮水》产生地不可能有莼菜分布,释“薄采其茆”之“茆”为莼菜是错误的,有资料表明“茆”与《关雎》“荇菜”为同物异地、异名,均指今荇菜(N.peltatum)。本文还重点对《本草纲目》有关荇菜的记载进行了介绍、分析。最后,据考查结果分析,对莼菜历史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