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是低消费率、高储蓄率、由此引致高投资率及经济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最后实现消费的高增长,也即扩大消费。这就是所谓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本态势最终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根据支出法GDP计算,2006~2009年我国支出法GDP年均名义增长16.2%,资本形成额年均增长20.2%,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3.8%,最终消费增速慢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从“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向“超前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消费模式也从生存型向服务型和发展型转型,社会消费升级促进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扩大消费任务的进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居民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本文从居民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居民持续高储蓄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高储蓄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蔡科  张璐 《云南金融》2011,(8X):69-69
扩大消费是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扩大消费任务的进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居民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本文从居民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居民持续高储蓄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高储蓄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纾困政策,从结构上来看,主要以现金补贴、消费券为主;从侧重点来看,发达经济体促进消费政策侧重居民端,以现金补贴居多;从效果上来看,一系列的民生纾困和消费扶持政策不仅直接提升了发达经济体居民的个人收入和居民储蓄率,还拉动了消费和投资。结合国内消费的主要矛盾和内需的持续稳定要求,建议应通过宏观政策的实施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同时结合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及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赵晓玲 《国际融资》2012,(11):34-35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旨在发挥内贸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等方面的作用。从“十二五”的形势来看,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同时,相比投资与出口,消费在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最具强劲性和可延续性,因此推动消费增长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诞生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产物,其发展扩张与网络消费增长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本文从我国当下电商领域呈现的新特征出发,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支持网络消费发展的重要突破点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线上线下场景联动发展,关注电商平台格局变动、提前布局潜力赛道,持续深耕低线城市及年轻消费群体等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网络消费的重点路径。此外,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的诸多风险性问题和发展瓶颈也不容忽视,制度短板的补齐、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产品“促消费”功能的提升均为推动行业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在收入分布视角下构建居民保险消费的理论模型,预见了保险消费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对保险市场的潜在影响。并采用2011年CHFS数据分别建立城乡居民保险消费的门限回归模型,识别出了这种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虽能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但对其高收入群体的作用有限;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险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会使高收入群体削减保险支出。该特征在收入分布变迁背景下将会导致居民总体保险消费的增长出现瓶颈。由此,在“供给侧”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创新主导作用来激发高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活力,并在“需求侧”促使收入分配政策合理向低收入群体适度倾斜,将可能成为扭转当前局面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保收入对保险消费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还有待开发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尹涛 《金融博览》2005,(11):10-10
参与起草“十一五”规划的有关专家预计,“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地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过强,同时技术和资金供给充足,使总供给极易持续过快增长,而最终需求(主要是消费)增长相对偏慢且面临较多的中长期因素的约束,如果任由目前的投资或“十一五”初期的投资继续过快增长,未来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