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对三江平原植被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把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无植被用地6种景观类型,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根据研究区域特征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94,优势度指数为5.4921,聚集度指数为57.6631,表明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即首先进行大尺度分割,结合NDVI提取植被信息,将图像分为植被和非植被;然后在植被信息类内再进行小尺度分割,利用NDVI并融入几何特征进一步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在遥感分类的基础上,将线性数据按宽度缓冲,从分类结果中扣除。将扣除结果与地面样方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减轻了传统分类方法的椒盐效应,监测结果与验证样方数据比较精度为94.06%。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平原和沼泽化植被面积最大的集中分布区。沼泽湿地景观随处可见。长期以来,在三江平原千里沃野中,自然生产潜力高、水草丰茂、中、湿生植物十分发育的沼泽化草甸,一直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发展的必争之地,也是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重要后备资源。其总面积达1160万亩。占全区后备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5%(未包括重沼泽地)。合理组织沼泽化草甸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对改善  相似文献   

4.
小叶樟(Deyuxia angustifolia)、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在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化草甸及草本沼泽占绝对的优势。从植被分类上看占三江平原草地总面积的81.7%,特别是贮量大,分布广的草甸上遍布的小叶樟,是仅次于羊草的优良牧草。修氏苔草、毛果苔草在本区又是仅次于小叶樟的两种数量很大的牧草,它们都是抽穗前鲜嫩可食,而且反青早,是牲畜越冬的重要牧草。还可以利用其纤维造纸等(狭叶甜茅更好)。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为:草甸、沼泽、水域景观生态价值减少,农田景观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严重损害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森林、灌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增加,但由于增加的幅度较小,所以远远不能弥补农业开发所带来的损失,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了13.423×108元.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服务较强的...  相似文献   

6.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2000年和2015年三江平原2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5年里,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增加了6868.2km~2,其中湿地、林地与草地对耕地的增加贡献最大。湿地减少了1236.08km~2,林地减少了2924.5km~2,草地减少了2473.52km~2。建设面积增加了112.63km~2,水域减少了316.27km~2。因此,耕地变化是驱动三江平原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复杂地表形态导致地面调查可深入性差、精度不高,遥感则作为该区有效监测与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LUCC)方式与利用程度影响的主要手段。文章利用ALOS多光谱数据与Terra SARX的数据进行融合,讨论了HH极化微波后向散射数据用于改善多光谱遥感数据LUCC分类的精度,并比较了不同融合方法对地物识别。结果表明:2种数据之间的融合充分利用了多光谱的光谱信息与HH极化数据丰富的结构与纹理的特征,增强了不同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提高地物可分性;PC法融合、IHS法融合分类精度较单独使用ALOS多光谱数据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8%与13%,而且由于HH极化对植被含水量的敏感性,提高了"插花"分布的旱地与草地、林地等由植被覆盖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分精度。通过该研究探讨了HH极化数据与多光谱数据融合在地表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拓展了遥感数据在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领域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变化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江平原1994~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灰关联分析可知,在三江平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对湿地面积影响最大的是耕地和居工地面积,其次是草地等;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合并小村落和散居农户、改造中低产田、建立环保示范区等保护湿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快速掌握若羌绿洲特色林果业种植信息,提高特色林果资源调查的信息化水平,服务若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文献资料分析建立遥感分类的先验知识,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构建多尺度分割结果的光谱、植被指数、形状、纹理等特征,采用CART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遥感分类,分析使用不同分类算法、特征集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 (1)随机森林算法相比于CART算法总体分类效果好,分类精度高,特征数据集的加入对CART算法的分类精度影响较小,而对随机森林算法分类精度的提升较为明显。(2)形状特征对形状差异较大的地物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植被指数特征能有效识别植被和非植被地物,纹理特征则对分类精度的影响较小。(3)综合所有特征集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结果最优,总体精度88.43%,Kappa系数85.47%,面积精度96.89%。结论 形状、植被指数、纹理等特征集的加入对各个地类的分类精度的影响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森林算法比CART算法更适用于多维特征数据集的作物遥感分类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Radarsat 2全极化数据的多种雷达植被指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雷达植被指数(Radar Vegetation Index,RVI)作为评价雷达影像植被分布与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算法的雷达植被指数对于同一地物类型的表征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分析3种常用RVI在多种类型地物上的差异,为其在SAR影像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实验基于武汉市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选取林地、灌丛、草地、耕地、水生植被、建筑、道路、裸地、湖泊、河流10种典型地物样本,从样本折线图分布、类内标准差等方面,对分别通过H/A/alpha分解、Freeman分解和后向散射系数计算得到的3种常用雷达植被指数Van_RVI、Freeman_RVI和Kim_RVI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 3种雷达植被指数有着相似的折线图走势,对植被的监测能力良好,但对于不同地物的敏感性稍有差异:Freeman_RVI对林地等高密度植被区域敏感程度较高; Van_RVI对耕地与林地、灌木与林地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Kim_RVI对水体与建筑的敏感程度较高。[结论] Freeman_RVI对高密度植被识别能力最好,可用于林地提取、森林制图; Van_RVI对植被与非植被的区分能力最好,适用于植被提取; Kim_RVI数据预处理计算速度最快,但提取精度不高,可用于应急制图。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而湿地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结合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并对其分区特征进行分析。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风险指数等,分析了2000~201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标体系法,建立了由5个指标组成的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进行赋权,进而进行了土地资源潜力评价。评价结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潜力总体较高,其中一等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4%,二等土地占50%,三等土地占44.56%。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平原土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ecosystem of the Sanjiang Plain in China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istory of paddy field expansion in the Sanjiang Plain and discovered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paddy expansion. Integrating a series of Landsat images, we obtained the paddy expansion history from 1976 to 2015. Then, we calculat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to estimate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riations caused by paddy expansion in the Sanjiang Plai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ddy area increased from 404,789–2,598,449 ha during 1976–2015,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he tot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by 11288.04 million dollars. The largest decline in ESVs in response to paddy expansion was caused by wetland reclamation (9998.54 million dollars). Apart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gas regulation functions, the ESVs provided by other functions all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Paddy expansion in the Sanjiang Plain increased agricultural product function at the expense of the decline of other functions. In futur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addy distribution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oth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coculture systems, restoring habitats for aquatic species, farm management that fosters biodiversity in paddy fields are provided for future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湿地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就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现状及法律法规进行论述,剖析了湿地的保护及合理的利用在我国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际湿地保护对我国三江平原湿地现状的启示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黑龙江省耕地内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耗水净量空间变化趋势,为预测黑龙江省耕地的发展趋势和进一步优化耕地内部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采用GIS分析等地理学分析方法,分析198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内部水田和旱地变换过程,并结合耕地耗水量计算探讨了黑龙江各县级市耗水量增减变化。[结果]在面积数量变化上,近35年来黑龙江省水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旱地面积则经历了由增到减的过程。在空间分布变化上,黑龙江省1980—2015年水田和旱地空间变化都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主要变化区域集中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耗水净量方面在三江平原地区一直处于高水平阶段,而松嫩平原地区自2000年后耗水净量增加趋势渐缓。[结论]近20年来,三江平原地区由于水田的急剧扩张致使耗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日益紧张,松嫩平原发展水田则因为水资源问题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监测、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法,构建了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土壤、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准则层土壤,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权重分别为0.267、0.178、0.223、0.332,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指标所占权重最大,说明耕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8个指标中,核心的指标依次为土地利用系数(权重0.223),有机质含量(权重0.160),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化(权重0.151)。因此,在以后此类耕地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突出上述主要特征因子的识别与评价、监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经对三江平原湿地鸟类资源及生境的调查。该区有鸟类226种,分为水禽和林栖鸟,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多样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及减少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88—2018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利用经济学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统计学方法 Lasso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单位面积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负效应。(2)在自然因素方面,生长季内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有正向影响,生长季内总降水量和平均日相对湿度对水稻产量有负向影响。[结论]为水稻生产提供政策建议: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加大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来提升水稻产量。同时,适当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和加强冻害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物质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动植物栖息地、教育休闲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功能。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尽管近些年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排水开垦,但三江平原湿地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蓄水、调洪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三江平原湿地对调节当地的气候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生态服务功能日趋降低,所以保护湿地,恢复湿地,进行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