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价值理论述评与研究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了已有的各种价值论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当前在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上争议的原因和焦点,并就目前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重点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日“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其实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对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层面上开拓出的效用价值论。我们均应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然内在价值论作为环境伦理学中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对于环境法学者来说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自然内在价值这一概念在伦理学层面和法哲学层面上的审视,探究其对于环境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本质、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是价值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它们决定价值论的性质,并通过价值论决定经济学的性质。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路线,逐渐演化出两种对立的价值论和经济学体系。两种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隔阂和对立使价值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对两种经济学的融合与突破提出了迫切需要,也提供了现实条件,这就要求对价值论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价值论在20世纪末实践标准的讨论中诞生。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及其冲突是价值论研究经久不衰的深广社会背景。20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价值论的研究重点,形成了由评价论到价值论(基本原理)、再到评价论、再到价值观念论的轨迹。价值论研究促进了哲学本体论的价值论转向和哲学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6.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是与其唯物史观相统一的,承认生产力决定性原理.<资本论>展述的价值理论体系实际是"生产力价值论";在表达方法上它遵循着"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逐渐上升到对市场价格的具体把握,包括明确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的决定意义,从而形成了在政治经济学中落实生产力决定性的理论体系;其中,从劳动价值论推出剩余价值论,只是这种"生产力价值论"体系在某些限制下产生的一个支论,意在从价值理论层面显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反有理",它并不否定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的决定性.但近年国内围绕劳动价值论形成的许多成果,仍然无视"生产力价值论",只把劳动价值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难以自圆其说,首先是不能解释<资本论>一系列明确的论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亟待回皈"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校教学督导传统工作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建立信息化工作系统.并以系统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环节的的运作过程为案例,从高校宏观层面和教师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工作系统的功能开展应用研究,提出建立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实施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有魅力的概念之一.然而学人在谈论和谐话题时也暴露出极度泛化甚至庸俗化的信号.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回溯到中西和谐观的历史源头,看一看在中西伦理学史上和谐概念究竟有怎样的意蕴.这种回溯,从学理层面上看,必有助于从道德价值论层面揭示和谐的本质、特征和内核,推进和谐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从实践层面上看,必有助于化解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实现社会生活的"和生、和处、和爱".  相似文献   

9.
价值本质、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是价值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它们决定价值论的性质,并通过价值论决定经济学的性质。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路线,逐渐演化出两种对立的价值论和经济学体系。两种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隔阂和对立使价值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对两种经济学的融合与突破提出了迫切需要,也提供了现实条件,这就要求对价值论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的案例挑选、精心地课堂设计、有效地案例讨论、精彩地案例点评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本文对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沟通》课程中成功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教师精心地课前准备;2.有效地课上实施;3.课后沟通与练习。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案例教学不是寻找答案,而是寻找方法;2.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多角色、多技能的挑战;3.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1.
创造并运用与众不同的新商业模式是初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立思辰公司文件管理外包服务模式案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价值链集成的初创企业商业模式开发方法,企业要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与产业价值链中其他合作伙伴的联结。商业模式开发应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忽视管理基本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呈现全行业、产业化联盟发展趋势,此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构建其商业模式支持体系。以“3-4-8”商业模式体系为基础,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四个构成单元进行分析,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最后提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监管与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与担保机构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取新的业务机会及实现竞争优势的一个有效来源,为企业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结合商务模式理论,构建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三棵树涂料公司为例,从融入社会责任维度的价值主张、价值链创新的价值支撑、竞争环境投资的价值保持三个方面,分析案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造出共享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杨琪 《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3):69-72,F0003
日益发展的现代商业给商学特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厘定商学素养的概念并确立商学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成为当前商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运用逻辑学方法,构建以广义商学素养概念和狭义商学素养概念为基础,以商业理论教育模块、商业文化与价值教育模块、商业基本技能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商学素养定位模型,从而使"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商学特色人才培养理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顾客感知价值研究已成为营销学者与企业经理人关注的焦点领域,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和企业持续增长的引擎。文章选择手机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并验证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各维度对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有五个,它们对行为倾向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保健价值、激励价值、情感价值、服务价值和条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国家电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三阶段,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的直接影响;引入IT能力作为中间变量,分析大数据对企业IT能力的影响以及IT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论证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间接影响,从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概念模型。通过对国家电网运用大数据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大数据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的三个阶段中都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企业在使用大数据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侧重点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治理新理念的产生背景为出发点,阐明了企业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分析了企业治理在应用中的积极影响与效应,并探讨了推进我国企业治理工作的思路。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企业必须在规范与绩效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这种规范与绩效之平衡正是企业治理理念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实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行专业开设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人才培养理念集群化、知识结构模块化、教学模式进阶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方面优化专业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共生发展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问题,科学界定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内涵以及清楚识别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特性,意义重大。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收集共生问题研究的文献,梳理共生概念在生态学领域的萌生和演进线索,描述共生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企业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及其具体应用状况,结合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探求本质,得到了广义和狭义的红色旅游共生发展概念。最后,通过剖析红色旅游共生发展与一般旅游共生发展的异同,揭示出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企业合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从其会计处理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