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些地方在征用农民土地的时候,出现的野蛮拆迁、压低补偿等恶劣行为,这是荒唐的土地产权制度造成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所有权。有了土地所有权,政府和房地产商要征用土地,必须按市场规则跟农民讨价还价,否则农民可以拒绝出让土地。如果不落实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想靠同情、怜悯使他得到公正的待遇是不可能的。目前土地征用中的问题,根源不在地方政府,而在于法律对土地产权的界定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1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土地经营方面发生的变化 1.1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经营土地负担过重,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廖廖无几,甚至出现负效益。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把种地看作是“副业”,不愿为土地注入更多的劳力和资金,土地利用率不高,有些土地甚至被撂荒。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要地,有些原来不愿经营土地的也要地,有些长期被撂荒的土地也被重新“捡”了回来。据调查了解,2004年湟源县返乡务农的农民有88户,全县恢复撂荒耕地27.6公顷。原来种地的农民也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3.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其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即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职能错位,暗箱操作,以各种借口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能从中受益,租期过长;等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大事,当务之急是遵循“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地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公司化运作,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费和土地流转期限,以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健康、有序、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为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在较大范围和数量上出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总体上是健康的,使许多农民的承包土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土地有效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经济出现了良性循环,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一种意在解决土地抛荒的新型“土地运动”———土地流转———在这种背景下顺应而生,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6.
浅谈解决农村弃耕抛荒的对策范增泉,杨坚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较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就业门路不断增加,出现了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愈趋下降,多数农民要求减少承包土地,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种商品粮田,甚至不要种口粮田...  相似文献   

7.
笔者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看到一些老百姓在土地流转时草率了事,出现纠纷叫苦喊冤,让人甚是痛心。为此,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个醒。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在坚持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到目前全镇有67个村3000多户农民加入了土地流转行列,流转面积5600多亩。土地延包30年后,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而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大量出现,而以追求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种田大户和联户企业却没有足够的土地经营。针对这一情况,景芝镇在坚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流转的形式主要有:①转包,即承包方…  相似文献   

9.
承包土地经营转包问题及其对策陈隆荣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迅猛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愈趋下降.部分农民要求减少或不要承包地的情况比较突出。不少地方士地转包困难.撂荒、半撂荒的现象开始出现,土地的使用效益受到了严重影响。一、承包地经营出现“三个退...  相似文献   

10.
王泽国 《农业经济》1995,(12):27-28
海城市土地流转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王泽国近年来,海城在农村深化改革,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进展很不理想。主要问题是:“均田制”向“两田制”发展,实行土地流转出现了障碍。表现在农民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土地没有了,断了生活来源。这部分农民对...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去年底,中央就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发出了通知,指出: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当前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的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城乡统筹的核心还是在土地问题上、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农民的生存保障,更重要的,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一种财产:农民与土地是唇齿相依,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够定心;只有地政稳定,社会才能够安定。农村的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硬与农民放弃土地权利挂钩,可能会对农民的长远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城市近郊的集体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转产生的原因   一是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我市人均耕地 1.06亩,城市近郊区大部分在 0.5亩以下,人多地少的矛盾异常突出。在现有耕作条件下,农民对土地投入人力和劳动时间仅占 1/3。大量的人力和劳动时间被闲置,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可能。   二是剩余资金的出现。在城市近郊区,高科技的蔬菜大棚和先进的蔬菜品种,使农民从温饱型迅速向小康型迈进,农民纯收入增加使农民手中资金有了富余。农民已不满足于现有的农地经营规模,自发地联合以求规模效益,多种经营以求更多的利益。   三是土地价值观念的变化。农…  相似文献   

14.
李增春 《青海农牧业》2009,(3):15-16,14
随着土地延包30年政策的落实,农民享有了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流转现象,海南州土地流转的发展势头也明显加快,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显得越来越迫切。现结合2008年对全州土地流转的调研。就海南州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6月23日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单方撕毁土地承包合同、强行回收转租农民土地、漠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事情在各地屡有发生,这一现象也受到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福建沼安甲洲村430亩土地租用给台商搞开发,在与原承包的农民未达成协议之前,推土机、挖掘机强行开进已插上秧的稻田,农民奋起阻止,引发流血事件。河南睢县涧岗乡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强行毁麦种烟,竟犁掉农民责任田上已抽穗扬花的小麦60多亩,出现不让犁就抓人的恶性事件。耕地总共才有500亩的浙江东阳市南马村发生大面积毁良田做建…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通过对四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研究,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出现,既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概括了目前四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出的特点及效果,揭示了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强调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农民长远利益的大事,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发展经济学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角度来界定经济发展,暗含着工业化始终处于一定水平上。然而,现实中的工业化是一个不断的产业升级过程。本文在苏州产业升级和农村变化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模型论证了在工业化升级下出现的中年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和“返土”现象,及其对工业化升级所需要的土地集中的影响。本文分析得出:由于中国简单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化升级会对中年农村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就业产生逆向冲击,使得农民在工业部门的就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取不适当的土地集中方式,将会被农民失去未来生活的保障,并阻碍土地集中。本文在比较了一次性补偿方式和土地股份制之后,进一步得出,一次性补偿方式会降低农民集中土地的积极性,在现有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股份合作社能够增加农民当期福利并保障他们未来生活,从而使土地集中得以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工业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土地也一直被视为是具有基本且重要的保障功能。那么,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保障问题也就成为农民土地权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土地换社保”工作,相比以往的征地不考虑农民社保,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土地换社保”还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农民是不是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才能获得社会保障?土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普遍出现了农民增收难、农民承包土地流转难、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外出就业难、农民权益保护难等新情况。2002年,江苏省农经系统在切实抓好“三项管理”、“四项指导”基础工作的同时,率先提出以农经站为依托,建立乡镇农经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以会计代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经营、劳务中介、农村扶贫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经“五项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难割难舍。对于今天的8亿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无疑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一幕一幕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