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只有植根于普通员工、生长于社会基层、内化为企业文化,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能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及社会大众也逐渐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本文在充分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和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情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胜  李凤雨 《新金融》2013,(8):52-57
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生产和消费类产品,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2 0世纪以来,大型企业在劳工、环境、投资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兴起并不断发展,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银行业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服务职责。银行业是社会信用的经营者、公众服务的提供者、高负债的承担者,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机制尚不完善,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尚需改善。  相似文献   

4.
杨丹 《财会学习》2012,(3):62-63
一、引言随着中国房产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的配套服务项目,已融入在社会大众的身边。如同水、电、煤气等政府服务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一样,物业管理已被公众熟知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法强国和以德强国相结合"的文化理念,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的思想具有市场均衡性,思想需求是这个社会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思想供给是这个社会大众的心理价值观。因此,当个人的思想价值观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时,整个社会的思想市场才能说是统一或者均衡的。  相似文献   

6.
郝宝旺 《理财》2005,(2):67-68
从不久前有关部门在杭州举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论坛所透露出的消息看,过去的2004年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年。由于陕西铜川矿难、安徽劣质奶粉案、广州“毒酒”案,巨能钙事件等众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事件的爆发,使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到来,以SA8000标准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从欧美兴起井开始进入我国。因此,与会企业家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使命和市场经济的双重驱动下,社会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投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模式,解决社会企业发展难题。由于二者在国内起步较晚,学者们对社会创投如何影响社会企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借鉴风险投资和传统商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社会创投对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企业在接受社会创投后绩效实现提高,并且资源获取在社会创投与社会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这为社会企业绩效提升以及社会创投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山  查慧园 《金融与经济》2012,(10):71-74,78
社会营销其指导思想是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强调企业应以维护和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与发展为最高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本身就是社会营销的一种手段。通过积极宣传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价值,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通过法律机制控制和私人惩罚介入的博弈模型比较,提出在强制性制度完善的基础上,配合企业内部激励治理和市场声誉促进等手段,实现企业自发地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9.
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的事物,被中国多接受是近几年的事。它是兼具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创业活动。社会创业在欧洲及美国形成较早,总结欧美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创业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社会创业的研究成果,及对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为我国社会创业的发展、壮大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0.
石飞 《浙江金融》2016,(4):43-47,75
金融创新的成功需要市场消费者广泛的接受,才能取得成功。大量的金融创新扩散研究的基础假设消费者是同质的,忽略了消费者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去研究金融创新扩散的文献非常少见。本文以现有的文献为基础,以实证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金融创新扩散从消费者采纳微观影响开始,逐渐过渡到宏观的社会濡染,从早期采用者扩散到社会主流大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金融机构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优化消费者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感知,了解意见领袖对消费者决策的营销,关注消费者的从众效应和网络外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