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仍然是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并引发了西部经济、社会大发展中的诸多不和谐。因此,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推动西部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然成为构建我国西部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五项加强能力之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西部崛起,同样西部开发也要以和谐社会为导向,本文以和谐社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西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资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外资对西部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面对中国以及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西部地区的引资状况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主要特点,西部地区应强化国家政策效应,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坚持以法行政,注视人力资源,吸引更多外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易宏军 《商场现代化》2005,(26):183-18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华峰 《北方经贸》2006,(3):109-1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西部地区的“区情”,认为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该地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对西部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五项加强能力之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西部崛起,同样西部开发也要以和谐社会为导向,本文以和谐社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西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殷实的经济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面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的不协调局面,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谭明春 《北方经贸》2006,(3):111-112
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含内涵丰富.当前,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日益显现,需要我们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加以确立,努力解决好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冬梅  曹艳梅 《商业时代》2012,(28):138-139
针对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情况,本文通过社会调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构建"低碳西部"的策略、路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十二五时期,西部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把西部地区打造成"低碳西部"。  相似文献   

10.
骆鹏 《现代商业》2007,(6Z):219-219,2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五项加强能力之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西部崛起,同样西部开发也要以和谐社会为导向,本文以和谐社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西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章在研究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成机制与激发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是重要的社会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民营企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国家财政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日本是一个中央财政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其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转移支付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保养老制度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集体供养”和“国家供养”两个阶段。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和变革的过程体现了两组变化:一是国家与公民关系的“革命性”变化;二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卷化”变革。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五保养老的制度要“以保障五保老人的自由发展为方向”、继续推进“创新性”与“内卷化”变革”,促使政府行为从部门行政走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而财务和谐又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只有实现了财务的和谐,才能实现企业的和谐,进而实现经济的和谐以及全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树立和谐财务观,坚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财务模式,对和谐企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和谐,需要社会正义;正义,需要司法公正。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治社会,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种子,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司法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或者说是基础性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司法公正,就没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为依据,借鉴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的思想和国内诸学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浙江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认识我省各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和进程,及时发现各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着重改进的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Growing from an unknown militiaman to chairman of a corporate group with asset worth RMB 800 .million, Yang Xiaoyi, 49 right now, a widely respected well-known enterpriser keen on public welfare cause, has been striving for realizing his dream of "building up the career, contributing to the society", annotating the deep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as one builder for harmonious society. He, as the represen tative for the outstanding private enterprisers, was awarded "Prize for a Hundred Outstand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rs in China" inscribed by Hu Jintao, Presiden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加强营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三大社会部门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市场营销有助于政府部门完成行政目标,实现地区和谐发展;有助于营利组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获得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取得壮大与和谐发展。文章提出,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环境,我们需要创新营销理念,丰富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创新营销组织,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创新营销技术,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通过与时俱进地推进这些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以人为本的技术哲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命题,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必须让技术回归人文,确立人本技术观;揭示了技术的发展要兼顾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从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技术生态一伦理观;揭示了技术的发展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而应实现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