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日益为各界所重视,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融资困境越来越凸显出来。本论基于民营企业的巨大潜力与其对应的有限的金融资源的巨大反差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力呈现弱质性分析(即企业与其金融生态缺乏充分的协调性),提出了民营企业与各种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生态的重要元素应与时俱进地彼此支撑,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入手,论述了美国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途径,进而探讨了构建我国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营经济的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在我国加入WTO,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环境条件下,民营企业,金融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应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民营企业能够取得金融部门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邸文宣  赵衡 《金融与市场》2013,(4):70-71,74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比较了国内外关于民间金融成因的两种假说,最后提出我国民间金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民营企业金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限制、专业人才匮乏等困难,特别是由于融资体系不健全、渠道狭窄所导致的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金融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适应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本质所在,寻找改善金融支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营金融的供给与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真正源在于它们具有太高的比较风险系数,这种风险系数源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援助承诺;由于银行的所有制结构与资产结构在市场经济中并不相对应,因此,增加民营金融供给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支行制的组织结构和大银行的权分割方式使得其分支行相当于中小银行能够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作用,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更是缩小了大银行和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差别,使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融资和提供金融服务式成为可能。我国小金融机构处于供给过剩状态,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新增民营金融机构;而在于:一是要减弱政府对国有大企业的偏好,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的风险环境;二是要规范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行为,以稀放其对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持效率。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金融服务和实现银企共赢的生态系统,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发展迅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本文在界定供应链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优势,结合通辽市供应链金融现状和案例,提出当前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而为拓宽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营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长期的体制歧视,民营企业从整体上看并没能得到相称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和对企业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融资规模,融资多元化,融资效率。民营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支持应该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关联能否影响民营企业的薪酬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引入金融关联高管的公司作为金融关联样本,以没有建立金融关联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研究了金融关联与民营企业薪酬契约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配对公司,民营企业引入金融关联高管后其高管的薪酬水平显著提高。同时,金融关联高管的薪酬越高,企业高管整体薪酬水平增幅也越大。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关联高管相对高的薪酬参照点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高管薪酬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吴燕 《时代金融》2008,(4):101-102
10年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的企业经济工作经历,5年的私营企业会计融资的体验,深切体会到现阶段私营企业融资难,难以上青天的现状。本人据此介绍国内外民营企业和民间金融文献综述及其融资方式,分析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及其制约因素,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运行出现民营企业资金稀缺与民间资金相对过剩并存的矛盾 ,其结果不仅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堵塞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而且造成民间金融风险累积。为了疏导民营企业与民间资金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需要积极推进金融民营化发展发展我国民营金融存在利率管制、规模经济、业务同质、监管乏力等因素约束 ,为此 ,要循序渐进实施金融民营化战略 ,合理制定民营金融准入规则 ,优化民营金融政策环境 ,使金融民营化与商业化、股份化改革相结合 ,夯实现有金融基础设施 ,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  相似文献   

14.
李肖敏 《中国外资》2013,(18):71-71
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的金融制度,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风险。本文在分析的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民间金融合法化、完善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的建议,以期为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启驷 《时代金融》2009,(4X):87-88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贷款难"却一直困绕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金融信贷供给约束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金融信贷投放不区分经济成分、银行与企业处于平等地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存在盲区问题、企业规范管理问题、企业还款来源问题和还款意愿问题。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需要中小民营企业熟悉金融信贷政策,并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寻求抵押担保和强化企业信誉等方面入手,努力创造满足金融信贷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贷款的比率、期限和成本三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关联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关联有助于延长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和降低其贷款成本: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融关联.银行关联和非银行金融关联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但二者在缓解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约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效应:非银行金融关联是民营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金融关联形式,并且在缓解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约束方面比银行关联更有效;货币紧缩时期。金融关联能够延长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但不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在贷款比率和贷款成本上面临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作为经济领域的新生力量,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仍相当严峻,成长制约因素较多,而其中融资困难导致的资金短缺,已经影响到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为商业银行实施金融创新制造了较大障碍。笔在此就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金融等部门的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扩大,对地方GDP的贡献不断增加。但目前在金融支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试图找出金融支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吕丰民 《时代金融》2012,(30):137+198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民营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在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金融创新的有效对策,旨在改进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