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主体性原则。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三阶段的动态考察,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贯穿着对“人”的关注,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跃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国内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形成的"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本质上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化的解读。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作为"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之本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清算,在本体论上确认了历史与自然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思想,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时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既创造了人类文明历史,又形成了生态危机,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凸显。由此,人们开始理性对待生态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经济的、法学的、道德的等基本问题入手,有效地遏制破坏生态所带来的社会严重现象,是当代社会的追求,以求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人类从环境、价值、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生态化诉求,以求摆正主客体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发展危机的认识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从没像今天这样突出地摆在人类面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了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事实。自然生态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和协调,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气候失去了昔日的常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正成为梦中的追索。由于生态异常,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秀丽山川、名胜美景正在从我们视野中消失。澜沧江食物链的毁坏,使许多野生动物生活链条不再延续。由于饥饿,一些凶猛野兽侵袭家畜、行人的事件接连发生。工业生产过程的“三废”,使我们目前有三亿多人饮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这种价值关系的嬗变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联。因此,人类自身进化的历史、社会发展实际就是人与环境之价值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重视环境价值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是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区的有效实践,是构建和谐城市、低碳城市、幸福城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精神,是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明的发展,特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也正困扰着人类,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现象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永续发展。因此,重新审视一下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切实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之争一直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二者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而荀子的生态智慧却整合和超越了二者。既不以人类为中心,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一自然为理论基点,既肯定人类的价值,又尊重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权利,为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提供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讨论了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指出生态是生物资源(或称生命资源)与其环境的复合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态、功能特征的总合。阐明在强自然主义或强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主义,才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类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统一关系,在人的生命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自然人、经济人到生态人的生存状态的实践嬗变,在人的历史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到生态文化范式的实践更迭,在人的认识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自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论理念的实践演变。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转变,都指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形态——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否定性统一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催生的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站在时代发展高度,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引领下,汲取人类文明史上的生态智慧,提出了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尚无范例可循,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作艰难探索。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首先分野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工业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生态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森林问题十分重要.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依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价值观念,这两种价值观念在环境伦理学界、哲学界、环境法学界中都有很多争议.非人类中心主义又被分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从内容上做了辨析和重新界定,认为“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自然价值论”所形成的环境伦理理论,不应被称作“生态中心主义”而应叫做“生态整体主义”,这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的"中心"对环境保护价值理念造成的偏失,而“生态整体主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因此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都有证伪的作用.它的理论整合,是可供选择的谨慎而又开放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陈为旭  张济宇 《经济师》2008,(12):42-42
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与再思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当前人类的视角已经从空间(地域)向时间转化(历史),从短期效应向长期效应转化;通过对此三者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未来人类发展的必然归宿,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理论研究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政治的主要职能和实践范式也不断地发生改变。在当前环境危机严峻,现代技术面临诘难,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出现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传统政治实践开始走向生态政治实践。通过改进现代工业技术的"人类世"范式,努力克服现代工业技术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与人的危机,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生态政治实践的主要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生态伦理的经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生态伦理把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由原有的人类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通过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伦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有助于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古代,近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兴衰以及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与森林消亡的因果关系的剖析,论证了森林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历史与现实的无数例子证明森林不仅仅是人类的摇篮,还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卫士”。森林的存亡关系着人类的前任和地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学作为第一次把伦理范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人们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人类中心论者与非人类中心论者紧紧围绕“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理论辩驳,并提出了彼此迥异的道德理由和伦理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生态伦理的经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生态伦理把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由原有的人类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通过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伦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有助于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