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12月15日,由于航班延误严重并且未能按政府部门规定限期整改,西班牙马德里航空公司15日宣布暂时中止营运。马德里航空公司的这一决定宣布后,西班牙发展部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拨款500万欧元用于租用飞机运送被滞留旅客。马德里及全国各大城市机场有不少旅客在等待接替航班。据报道,目前有13万持该公司往返机票且已经出行的人,其中12万人在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2.
日前,民航总局针对首都机场频繁的航班延误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首都机场也与驻场的各航空公司一起协商了航班延误后的保障方案,方案中要求,如航班延误超过4小时,若旅客选择改乘其他航班,各航空公司则须根据机票情况协助旅客改签航班。据首都机场有关人士介绍,如果航班出现延误,航空公司的地面代理公司将通过机场的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发布航班延误信息,并做好对旅客的解释工作。首都机场运行监控指挥中心(TAMCC)也将每隔30分钟通过广播向旅客通报航班不正常信息或航班的动态信息。首都机场还表示,一直以来首都机场都是在最后一个旅客离开航站之后,才关闭照明系统和空调设施。  相似文献   

3.
航班延误一直是困扰各国民航业的难题,在乘坐飞机成为大众消费方式后,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针对航班延误而造成的投诉高居民航业投诉首位、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并不时成为媒体追逐和报道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民航发达国家——美国和欧盟与我国现行的航班延误旅客补救措施(指经济补偿和服务补救)和美欧相关旅客补救措施的特点,提出了改善我国航班延误旅客补救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民航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航班延误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服务内容。航班延误工作一直是航空公司旅客服务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随着旅客需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在航班延误后做好旅客的服务工作,减少旅客的不满,最大限度的为公司留住客户,也就成了航空公司地面服  相似文献   

5.
李虹 《空运商务》2008,(11):13-14
据了解,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一是航班不正常时的服务,旅客投诉比例最高,主要是航班延误、航班取消和机械故障、飞机调配以及合并航班后出现服务问题引起的旅客投诉;二是售票服务,因售票差错、退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机场航空服务中因航班延误而产生的纠纷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航空旅客的关注,成为影响机场服务质量乃至旅客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在美国,机场很少看到因为航班延误问题而引起的纠纷,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通过公开数据提前化解了矛盾。美国交通部开放了全美所有航班起飞、到达、延误的具体数据,社会上相关单位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了专用于航班延误时间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航空旅客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查询分析全国各次航班的延误率及机场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前,航班延误特别是航班延误时的信息发布问题是旅客和航空业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1月,国内某网站对旅客进行了"航班延误后您最期望得到哪些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航班延误后,  相似文献   

8.
地面服务全面升级 航班正常率稳步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美誉度是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航班正常率则是航空公司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石。快捷舒适是旅客选择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航空公司改善服务工作,提高旅客忠诚度的基础。南航深圳分公司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雷雨多发季节的五、六月份,公司全面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大南航的优势,以提高航班正常率为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飞机因其快捷方便成为旅客的首选。但航班延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成为航空运输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旅客的乘机体验,容易导致旅客焦虑,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制约着民航运输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航班延误时旅客满意度,减少投诉率,提高航空服务质量,成为航空运输企业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航班延误特别是航班延误时的服务问题是航空旅客关注的焦点。国家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历年公布的“旅客话民航”用户评价结果显示,在民航各服务环节中,旅客对航班延误时服务的意见最大。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长沙机场”)为例,2009年7月,湖南省质量协会曾对长沙机场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旅客对长沙机场航班延误时服务的抱怨率排在第4位(前3位是“洗手间卫生、  相似文献   

11.
邹兰 《空运商务》2010,(14):10-11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十五年的乘务员,虽然在航班中也经历过不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但是至今我每次执行航班时仍然最担心的,也最不愿意遇到的就是航班延误。因为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总是会有一、两名旅客因此而情绪激动、暴跳如雷,紧接着就是旅客的责骂声和愤怒声。他们不仅会向乘务组表示他们对航空公司强烈的不满,还会煽动周围的旅客加入他们的抗议队伍。  相似文献   

12.
客舱是封闭的,但不是静止的,来来往往的旅客,尽管借助飞机这个交通工具到达的目的地可能是一样的,但在或长或短的旅途中,每个旅客的所思所想所需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除此以外,航班延误、机型老化、  相似文献   

13.
汪奉奇 《空运商务》2009,(20):43-44
近年来,随着民航运输生产快速发展,运营航班的持续增加,航班延误的问题日益突出,延误航班处置也逐步增多。今年以来,天气因素、流量控制对于航班正常性的影响程度也较以往有所加剧,因航班延误导致的旅客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干扰航班正常运行、辱骂殴打工作人员、强占航空器等行为也屡见不鲜,可以说,航班延误问题已成为旅客和航空公司之间最显著、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春节期间,新加坡航空公司将增加飞往亚洲部分目的地的航班,为节日期间出行的旅客提供更多航班选择,以应对传统春节期间的客运高峰。2006年1月21日至2月6日期间,新加坡航将在新加坡与台北之间增飞5个航班。使该航线的航班数量在每周17个(自2005年10月30日起实行)的基础上增加13%。新增航班将采用波音777-200飞机。  相似文献   

15.
近阶段航班不正常,尤其是大面积航班延误成为社会舆论与媒体关注的热点,并把焦点聚焦在民航企业身上.诚然,民航企业对解决航班不正常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各种原因,对航班不正常的处置,无论在法规性文件上,还是政府性的文件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导致民航企业无所适从,这是成为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问题的另一面,由于航班不正常导致旅客受损,延误旅客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权,同样也缺乏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飞机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受疫情影响,2022年民航运输量总体呈低位运行态势,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最新数据,2022年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9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5亿人次。2023年1月8日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以来,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科学、精准,民航运输市场、航班量和旅客数量均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趋势,保障旅客顺利出行是航空公司、机场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余兰 《空运商务》2009,(9):8-12
全球各航空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航班正点率,但航班延误仍然是航空运输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延误服务是民航服务中的难点,也是民航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民航航班正常工作水平已稳步上升,航班正常率由2000年的77.4%提高至2008年的82.6‰但航班延误问题仍较多,平均延误时间较长,特别是延误后的服务水平与旅客的要求有较大距离,由此引发的旅客不配合等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邹建军 《空运商务》2012,(3):11+14-11,14
日前,在民航服务领域,又出现了因航班延误导致个别旅客情绪激动,伤及航空公司和机场员工的现象。当看到受伤员工脸颊的鲜血时,许多人义愤填膺,关于设立航空公司"旅客黑名单"的呼声也再一次高涨。众所周知,无论是飞机客舱、机场候机楼等航空服务场所一直都是高品质服务的代名词,在民航运输快速发展的今天,延误时有发生,在矛盾冲突面前,航空企业、员工和旅客权益如何权衡?对影响航空安全和行为有害于他人的旅客是否应该限制其乘坐飞机?"黑名单"制度是否可行?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锐 《空运商务》2012,(13):18-21
一、航班延误保险的现状与强制航班延误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随着近几年来航班延误率不断提升,旅客对航班延误的意见越来越大,要求航空公司赔偿损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航班延误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专家很早就已经提出了请保险公司介入设立“航班延误保险。的方案,由航空公司和旅客共同购买。其实,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地区很早就已经有了。航班延误险”,如果投保人所乘航班一旦出现符合赔偿条件的延误,投保人就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并且其航班延误险通常与行李遗失险、劫机险等合并推出。我国港澳地区的航班延误险规定:。已确认航班误点在4小时以上或被取消,或因超额订位而被保险人被拒绝搭乘,且干该定期航班预定起飞4小时内,无空中运输工具可以搭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班量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与航班延误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飞常准App发布的“2019年全球机场&航空公司准点率报告”,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机场实际出港航班量达480.23万架次,出港准点率为75.57%,起飞平均延误时长28.11分钟。为有效降低航班延误,提高空管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于2018年开始建设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并于2021年5月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