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尹继志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2,25(5)
在金融体系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FI)由于规模大、交易对手多、业务联系广等原因,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稳定。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对SIFI监管政策的研究,确定了识别和评估SIFI的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对SIFI强化监管的政策措施,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名单。美国、欧盟和英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加强了对sIFI的监管。我国的中国银行已入选G—SIB,未来还会有大型银行加入G—SIB之列。面对新的形势,客观上需要参照国际社会对SIFI监管的政策新规,完善我国sIFI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3.
曹鲲 《金融经济(湖南)》2018,(8):101-102
银行业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稳健运行与否关乎了一国经济的好坏与进程,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稳健运行是金融监管当局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考验。瑞士银行业高度发达,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通过阐述瑞士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实践以及银行业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大而不倒"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往危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危机肇始于著名跨国金融机构的倒闭。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二十国集团要求确保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受到适当的监管和监督。该文从国际监管组织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识别方法,以及当前有关强化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国际实践,并对降低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银行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额外资本要求,以及美国、英国、欧盟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改革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指的是基于规模、复杂性和系统关联性,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并因"大而不倒"而易滋生道德风险。次贷危机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国金融法应当立足本土资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2019年1月1日,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TLAC要求)在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通过对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两家典型机构的研究发现,美国G-SIBs主要采取了发行合格TLAC债券、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和压降系统重要性得分等达标措施,而美国监管部门也配合推出祖父条款、单点处置框架等政策,促进本国G-SIBs在成本可控条件下实现达标.根据中国版TLAC要求,我国G-SIBs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建议我国G-SIBs应充分利用低利率环境尽早发行TLAC债券,扩大内评法覆盖范围,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产风险密度,并采取措施控制系统重要性得分的上涨.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般来说,金融监管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是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健;第二是促进金融市场的成长与发展。在未完全脱离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的当下,各国政府对金融监管的改革思路都倾向于保护投资者与确保体系安全,而弱化了促进发展的目标。回顾几年前美国的金融监管思路就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美国当局连续多年过度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与发展,忽视对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才引发了恶性的泡沫破裂。通过全球金融危机,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这种快速的流动甚至可以导致一个国家的技术性破产(2008年10月6日, 相似文献
13.
国际税制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世界各国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调整税收结构、简化税制、清理优惠、加强征管”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潮流,我国的税制改革应以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为指导思想,以优化税制结构为根本着眼点,以扩大税基、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为近期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影子银行由于缺乏监管、信息不透明、资本覆盖和流动性储备不足,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协调合作,制定了加强影子银行监测和监管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针对证券融资交易的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交叉传染风险和顺周期效应,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建议,旨在防范证券融资交易的潜在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我国在证券融资交易方面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但近期发生的“国海证券”等事件也暴露出部分证券融资交易行为不规范、反复开展证券融资交易产生流动性错配和杠杆风险、监管框架不够系统完整等问题,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危机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提出的证券融资交易监管框架,结合我国业务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融资业务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税收法律关系与民事债务关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可以援引民法中债务转移的立法精神来补充税收法规在应对企业税收债务转移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借鉴发达国家对税收债务转移的规定,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国际借鉴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大器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4):54-58
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就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改革时机,形成独立的运行机制,日元汇率的变动对其国内经济及国际经济有一定影响.国际汇率变动启示我们要审慎对待货币升值的连锁反应,敏锐把握货币升值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25(1)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与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上,各经济体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之中的地位问题。充分认识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特点与缺陷,深入剖析主要经济体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分歧,有利于准确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总体趋势、推进这一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银行卡产业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的共性规律和个性安排,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框架及监管要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监管政策的演变趋势均体现为对市场准入等管制的放松和对风险监管的加强.这启示我们,要站在全球视角,按照前瞻性、系统性、国情性原则,出台监管政策,建立监管目标、主体、对象、内容均明确的银行卡产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间存在相互关联性,使得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对国际税收领域的传统法律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对跨国公司避税进行国际管制的法律基础以及当前对跨国公司避税进行国际管制所面临的困境,认为在现行国际税收规则难以被根本修正的情况下,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征管合作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市场。顺应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是大势所趋。本文在总结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税制改革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税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