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近年来,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通过梳理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演进历程,重新审视阿根廷爆发本轮债务危机背后的经济结构、债务结构和政治生态的失衡。比较本轮债务违约与历史上其他八次危机的异同,分析阿根廷屡陷债务泥潭背后的逻辑。新兴经济体应以此为鉴,从债务结构、经济模式和货币区域合作等方面,加强债务危机防范与预警,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持续增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伴随新兴经济体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债务规模也在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特别是2008年以来,希腊等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频频发生,对世界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构建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预警系统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阐述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和影响,梳理债务危机相关理论和文献;讨论债务危机预警手段及相关标准选择,总结归纳多种研究模型和方法的优缺点,并说明本文采用Logit模型研究问题的依据和过程;基于Logit模型,选取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共十个新兴经济体1980-2017年数据进行债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ogit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率发出预警信号,对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有着良好预警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达经济体消化政府债务、降低负债率是紧迫而又长期的问题。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逐步暴露的债务风险等一系列的债务问题正在困扰发达经济体,过度印钞和过度信贷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最新的国际清算银行跨国非金融部门信贷数据库,研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债务的总量及结构演进、债务风险积累及可能的影响。此外,基于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数据库,着重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海外公共债权规模、结构及风险情况。研究发现,全球债务攀升速度快、幅度大、范围广,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可能处于艰难去杠杆阶段,部分高风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或爆发债务危机,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公共债权违约风险上升,应多措并举、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5.
林峰  邓可斌 《金融研究》2018,456(6):1-21
政府债务是否影响“双重赤字”联动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囿于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间往往存在严重的内生性,已有经验研究并未得到与理论研究一致的结论。本文引入义务教育年限作为财政赤字的有效工具变量,采用包括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且稳健的政府债务作用证据:(1)“双重赤字”联动倾向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会趋于减弱,但不会消失;(2)“双重赤字”的政府债务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稍弱但亦显著;(3)对于中国这样的低债务水平发展中经济体,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致经常账户盈余的显著减少。而对于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发达经济体,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调节经常账户失衡的策略要特别注意货币政策和贸易条件等因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全球金融形势及市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欧债危机由重债小国蔓延至重债大国,主权债务问题仍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最大风险;二是"保增长"重归政策主基调,全球流动性过剩、信贷紧缩与美元短缺出现并存局面;三是全球资本流动不稳定性加剧,新兴经济体流动整体"由进转出";四是国际金融市场经历阶段性剧烈震荡,但风险敞口逐步收敛。展望2013年,美国财政悬崖风险、主权债务融资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尾部风险会左右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国际金融格局可能出现主权债务货币化,全球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流动分化,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钝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地方政府融资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从中得到我国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益启示,以促进我国合理有效地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艳林 《福建金融》2023,(10):44-50
鉴于历次国际债务危机的教训,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兴经济体积极发展本币债券市场与发行本币计价国际债券,以降低主权债务货币错配程度,2013年之前国际投资机构持有的新兴经济体本币政府债券占比总体不断上升,但近十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波动加剧,这一趋势基本停滞。因此,一方面,与21世纪初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原罪”约束显著缓解,本国国际债务实际偿还负担变动对汇率波动负面效应的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货币错配风险从新兴经济体政府部门转移至国际投资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变得更敏感,新兴经济体外部金融风险模式从“原罪”向“新形态原罪”转变。这给新兴经济体和我国的宏观管理政策带来了启示:一是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国内投资者基础,有助于对冲因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本国货币金融环境的负面冲击;二是适度发展本国汇率衍生品市场并开放国际投资机构参与,有助于稳定从汇率波动到国际资本流动顺周期波动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现,新兴经济体饱受通胀困扰的今天,如何协调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实现全球稳定而持续的平衡增长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0.
杨权  谭欣  汪青 《财政研究》2023,(8):17-2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债务问题愈演愈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区域性扩张的趋势,同时国家间存在债务风险传染现象。研究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问题有利于完善区域政府债务联合治理体系,并为全球政府合作治理债务问题提供思路。本文首先对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拉美和加勒比以及中东和北非六大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及其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3SLS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对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有正向作用,区域内金融一体化对其有负向作用,全球贸易一体化对其有负向作用,全球金融一体化对其有正向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为区域联合治理政府债务问题以及我国参与区域治理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