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疆1726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构建二元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分别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和借贷额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借贷需求较高,且借款具有期限短、利率高、额度低等特点,农户偏好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在影响农户借贷行为因素方面,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务农和种植年限分别在5%、1%、10%和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和家庭社会关系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在影响农户借贷额度因素方面,种植规模和种植年限分别在1%和10%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对乌鲁木齐县200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相似文献   

3.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和负二项模型研究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对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影响显著,而金融素养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转移性收支、个人声望和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与金融素养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仍对其有正向影响,只是社会资本影响不显著,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除对60岁以上年龄段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为负,对不同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对东部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和中西部地区农户的非正规借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农户经营性的正规借贷需求并探讨农户家庭正规借贷需求可得性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户主的年龄结构、承包的土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正规借贷需求与正规贷款可获得性均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方面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疆21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新疆农户非正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STATA软件,采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医疗支出、家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和正规借贷利率是共同对农户非正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社会网络得分,通过Logit和Tobit模型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以及借贷金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村地区的借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在农户的借贷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相较于非正规金融借贷,社会网络对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省大荔县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产性经营支出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借贷利率对农户民间借贷需求也呈正向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赋予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引导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联接、加大低收入农户财政扶贫资金供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2018年477份农户调研数据,结合中国农贷市场特点,从社会资本和人格特征两个维度衡量农户软信息指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软信息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社会资本越多,农户获得正规借贷的概率越高,但人格特征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没有显著影响;第二,社会资本越多、人力资本越多,农户获得非正规借贷的可能性越高;第三,农户纯收入越高,社会资本对正规借贷可获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但是收入水平无法调节软信息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上述结论的启示:第一,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处理技术,将分散的农户交易数据整合,识别农户隐藏或者外显的软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农户要积极培育自身软信息质量,注重个人诚信、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第三,政府应加快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有效结合,利用金融联结优势,改变传统信贷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南郑州、濮阳和南阳等地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投资倾向的农户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户借贷规模偏小,家庭土地资产、投资意愿对农户借贷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理论预期;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借贷规模呈现负向影响,原因与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户自身投资意向及金融机构借贷意愿不强烈密切相关。分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借贷用途、农户收入占比对进取型农户与保守型农户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进取型农户能获得较高规模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借贷,而保守型农户仅能获得较高借贷规模的生产性借贷。基于此,从分类引导农户、激发农户内在动力、增强自我投资意识、加快农村地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助推传统农区产业升级、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晓燕  夏咏  王钰 《武汉金融》2022,(10):51-59
提高农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破解农户融资困境以及助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软信息-金融借贷-农户创业”的理论框架,结合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法等,从金融借贷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了软信息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正规借贷显著促进农户创业,而民间借贷对农户创业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通过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正规借贷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民间借贷在该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推动农户经济发展理念更新;优化农户创业的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将农户软信息“硬化”,完善农户信用评级,甄选潜在创业者。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疆492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使用IRT模型估计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借助Probit模型探究产业链组织模式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随机型农户占比较大,能利用现代媒介(电脑或手机)渠道获取信息的农户信息获取能力更强;企业带动型及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对农户正规借贷及非正规借贷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影响程度更大;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正规借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存在反向不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文化程度、生计活动、种植面积、保险购买情况等控制变量对农户借贷行为构成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发挥产业链融资优势、加强农村信息建设、开发"双保险"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可得性、借贷规模均具有正向影响。(2)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偏好在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可得性、借贷规模的影响中均起到中介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非正规借贷相比,社会网络对农户的正规借贷产生的影响更大;与不使用互联网型农户相比,社会网络对使用互联网型农户的借贷可得性以及借贷规模的影响更大;社会网络对西部地区农户的借贷可得性以及借贷规模影响最大;年龄越靠近中年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参与金融借贷,借贷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李延敏  宋增芬 《海南金融》2010,(4):76-79,86
农户未来借贷需求状况是过去的借贷经验、现有及未来家庭经济状况、农村借贷市场状况的综合反映,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了解农户的已发生借贷行为,更需要把握反映农户预期的借贷意愿变化状况。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户未来借贷需求变化的特征主要有:农户对未来借贷资金使用意愿的变化导致农户未来借贷意愿显著下降;农村信贷政策区域化特征形成了农户未来融资次序表现为亲戚、正规金融机构、朋友;农户的融资次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将农户借贷行为分为是否借贷和借贷来源选择,采用辽宁568个农户家庭的随机入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农户借贷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社会关系不强和交易成本较低时,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服务;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低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农户借贷,并能提高农户借贷的消费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调查贵州省凯里市173户农户样本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银行贷款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户主教育程度、农户土地规模、农户家庭年收入、农户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利率及是否有亲戚朋友在银行工作对农户银行贷款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是否租种土地、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及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则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更好满足农户银行贷款需求,本文对推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关系理论视角下,基于新疆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关系资本、宗教关系资本、银行关系资本与农户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农户贷款更多依赖于家庭关系网络的维护,尤其是关系质量对其非正式借贷获得性帮助更大。银行关系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较好的银行关系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有积极作用。此外,家庭经济决策、农户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特征变量也显著影响其贷款可得性,说明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借贷机会、更大的借贷额度并降低借贷风险。本文研究对于理解文化同质性下的关系资本在民族地区农村信贷配置的作用,且对进一步拓展民族地区农村信贷市场体制改革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惠献波 《南方金融》2016,(11):86-93
发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是缓解农村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矛盾、繁荣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南省562户农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为抵押进行借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为男性、户主年龄较低、非农收入占比较高、有信贷经历的农户,其借贷意愿较强;承包经营耕地面积、资金需求满足程度、贷款期限对农户借贷意愿有正向影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度、贷款申请难度、宅基地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性、利率水平对农户借贷意愿有负向影响。推动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要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着手,一方面激发农户借贷意愿,另一方面完善信贷配套制度;还要稳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宅基地使用权所承载的过多社会职能"松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451份调研问卷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研究了新疆农户民间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增加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增加农户收入途径,降低农户家庭负担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本文实证分析亲缘关系对中国居民家庭借贷需求与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户主直系兄弟姐妹数量为代理变量的亲缘关系对家庭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缘关系强(即兄弟姐妹个数多)的家庭更倾向于关系型借贷;亲缘关系弱的家庭更倾向于银行等机构为主的非关系型借贷;亲缘关系强的家庭因教育的摊薄效应和相对更低的学历水平,难取得非关系型借贷优势,从而产生更多关系型借贷.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本文实证分析亲缘关系对中国居民家庭借贷需求与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户主直系兄弟姐妹数量为代理变量的亲缘关系对家庭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缘关系强(即兄弟姐妹个数多)的家庭更倾向于关系型借贷;亲缘关系弱的家庭更倾向于银行等机构为主的非关系型借贷;亲缘关系强的家庭因教育的摊薄效应和相对更低的学历水平,难取得非关系型借贷优势,从而产生更多关系型借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