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全国27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增益效果。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再次是数字化程度。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对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活动增益效果显著大于东部、西部地区。分创新层次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层次的区域创新水平有突出的正向驱动效果。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陈蕙  刘文军 《投资研究》2023,(6):92-114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且在高科技行业、非衰退期企业中更显著,呈现边际递减规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域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增加企业创新而促使企业提高金融化水平来缓解创新对短期业绩的冲击,且这种提升将提高公司当期绩效、长期创新和金融化。本文研究结论对政府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正确认识适度金融化在公司创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等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探讨了我国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对宏观利益的追求、行为主体对微观利益的追求,是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因;经济、金融、制度环境与金融文化、政府干预、合作主动权控制与合作利益分割、重大事件等条件约束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层次能否继续深入、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如何发挥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金融监管合作能否加强,是我国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余得生  杨礼华 《征信》2021,39(10):72-79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1-2018年A股市场上污染性较大行业的微观层面数据以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向关系;第二,区域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西部,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引入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区域异质性指标对传统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非引导类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效果显著,二者之间并未表现出挤出效应,且这种强引导效果在中、东、西部地区间无明显差别,其主要解释原因归结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自上而下的政策惯性、引导基金的零散化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体制改革引发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调整.其他区域异质性指标引导效应显现出区域分化,东部地区受金融市场化指标影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特征变量向科技创新水平倾斜.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区域金融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县城视角构建金融环境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的农村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湖北省县域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县域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考虑到各因子得分与创新的内外生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湖北省行政县金融创新更依赖于政策性推动,内生性发展不足;大部分区域金融创新体现为政府推动与市场内生并存的格局;实施不同创新方式的效果与县城区域差异有关,市场内生性金融创新对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作用较为明显;应正视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支持和鼓励实施各类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1999~2015年银行业存贷款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集,检验银行业发展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表明,银行业部门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单一市场条件下,银行业部门更倾向于支持"低含金量"的专利开发项目,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不够明显;但嵌入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条件后,银行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明显,展示出较强的"结构性创新"效果。政府重视政策导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是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杜念宇  赵建 《新金融》2023,(3):50-56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创新创业区域指数相匹配,运用2011—2018年我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城市创新创业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从创新创业子维度看,数字金融对新建企业、外来投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公开数等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区域上看,数字金融对创新创业的驱动效应呈现东部最弱、中部次之、西部最强的特征。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金融效率和提高收入三种渠道影响城市创新创业。最后本文提出加强“新基建”建设和实行区域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事实特征,以城市作为考察单元,并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从财政投入强度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视角系统评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影响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而言,东部和中部区域作用效果比西部区域更为明显;大城市作用效果比中小城市水平略低。随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最后,本文还证实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改善制度环境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偏好的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8年相关数据,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得到各城市金融合作度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合作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强的空间效应.空间杜宾模型(SDM)显示本地金融合作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创新产出0.716个百分点,但是本地金融合作水平提升对外地创新的作用效果却不显著.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合作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  相似文献   

14.
探索区域经济合作下的广西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合作经济框架下广西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金融应当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合作和满足本地经济增长需求.受到金融资源短缺、配置效率低下、金融非均衡发展、合作不足、市场化滞后和金融基础设施欠缺等因素影响,金融创新成为解决金融抑制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可行路径包括创新资源配置体系和资本运作方式,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等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推动建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才云  谢顺平 《征信》2024,(4):76-85
数字普惠金融在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等微宏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以及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省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资本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空间效应上,各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不利于邻省域创新的发展;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东北和中西部省份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直接效应、空间效应的促进作用和溢出强度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来自于数字金融在拓宽金融覆盖广度和提高金融服务深度两个方面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创新效应在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低碳发展是现代生态文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基础,是现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本文以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基础,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析了区域创新对绿色低碳的影响和空间影响关系,以及通过政府干预、科教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路径改善绿色低碳的发展,进而为助推我国31个省份的发展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理论基础及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良性互动可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220个地级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地理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和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本地区区域创新促进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大及特大城市、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但中小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而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