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面对通货膨胀持久性不确定性时,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波动。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扭曲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产生通货膨胀社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水平、经济活动以及货币政策规则之间的关系能为货币当局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并探讨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中国、日本、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GARCH度量模型,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TFGARCH模型信息反映曲线等实证技术分析了1983年1月至2010年7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关系的差距取决于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比追求经济增长更重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及早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4.
经济不确定性下,政府如何选择最优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多种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下技术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实行何种货币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比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效,更适合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第二,从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效应和持续时间上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和遵循支出规则的财政政策组合最优。第三,从社会福利损失角度来看,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方面,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和遵循支出规则的财政政策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及其货币政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通货膨胀对于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测度核心通货膨胀是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和框架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自回归和均值回归方法构造的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具有低波动性特征,与总体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高度相关,无论对判断总体通货膨胀趋势还是对确定货币政策取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还发现,CPI成分中服务类成分相对于食品的持续性高、权重偏低,短期内可能会增加CPI波动性,长期将造成CPI低估,为此应在降低食品在CPI权重的同时,逐步提高服务类的权重以充分反映我国不同部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IS曲线、资产价格决定方程、汇率决定方程和国际资本流动行为方程中,比较分析了在不确定性冲击的最坏情况、忽略不确定性存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近似状态三种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外产出缺口和货币政策规则对国内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冲击状况。结果表明,充分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冲击能减轻相关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冲击;在稳健性前提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的效果基本相同,对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优于价格型规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并且适应性预期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理性预期.更进一步,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不同,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即期影响力大于适应性预期,但是影响的持久性却小于理性预期.所以央行在调控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异质性,适时引导各种异质性预期,从而锚定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使得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SV模型的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的时变性特征,分别建立了随机波动均值模型和非对称随机波动均值模型,在MCMC稳态模拟的框架下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并且通胀水平中虽然不存在与金融资产价格运动类似的杠杆效应,但是正向冲击增加了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由此将导致明显的"示范效应"和"追涨效应";特别是风险溢出系数的贝叶斯估计为正,反映了通胀不确定性对通胀水平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含有相机抉择的成分因素。  相似文献   

9.
转轨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最重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变化。本文将通货膨胀缺口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采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1996~2010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考察,并运用Blanchard-Quah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有研究的结果相比,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评估的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都显著较低。通货膨胀缺口受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冲击减弱至0的时期分别为3、3、2个季度;第一产业的发展对通胀缺口持久性的短期冲击为正,第二、三产业的冲击为负;总体而言,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弱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第一产业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则强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各产业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冲击力度大小分别为第一、三、二产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必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背景下,仅以某一单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无法完整捕捉我国货币政策态势,货币政策效应估计存在误差。基于此,论文采用2005年1月—2014年6月相关变量(31个产出相关变量、4个物价相关变量、5个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分别构建产出因子、通货膨胀因子、货币政策因子,据此估计由三因子组成的FA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结果表明:现有以单一指标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研究低估了货币政策的真实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以货币政策因子为政策变量的FAVAR模型避免了“价格之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