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维  毕莉 《上海保险》2004,(11):30-32
保险金给付对象的确定,是保险公司经营服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保险公司除了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履行保险金给付义务外,还必须保证保险金给付对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理赔实际操作中,将遇到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共同遭遇灾难、被保险人与受益人遇难顺序无法确定、保单的受益人不明确、保险金涉及债权债务约定等种种问题。如何应对巨灾情景下的保险金给付的法律风险,这是保险公司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维  毕莉 《上海保险》2004,(12):38-39
三、受益权的变更: 1. 遗嘱变更受益人: 案例: 夏×为自己投保《两全保险》,指定妻子曲×为身故受益人。保险期间内,夏×身故。正当保险公司欲向曲×赔付保险金时,夏×之母薛×拿着被保险人的遗嘱,到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并提供了遗嘱有效  相似文献   

5.
6.
保险受益人是人寿保险合同中的关键人,其利害关系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的生前意愿及保险人履行责任的有效性。虽然《保险法》中对受益人做了诸多规定,但是在实际保险业务中,因其复杂性和突发性,导致很多案例需要法官亲自裁决,无章可循。本文主要对新《保险法》第42条与原《保险法》第64条进行了比较和阐述,通过对《保险法》的较为整体的研究,主要针对部分受益人死亡或者丧失受益权时的保险金给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保险受益人是人寿保险合同中的关键人,其利害关系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的生前意愿及保险人履行责任的有效性.虽然《保险法》中对受益人做了诸多规定,但是在实际保险业务中,因其复杂性和突发性,导致很多案例需要法官亲自裁决,无章可循.本文主要对新《保险法》第42条与原《保险法》第64条进行了比较和阐述,通过对《保险法》的较为整体的研究,主要针对部分受益人死亡或者丧失受益权时的保险金给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10.
唐雯 《上海保险》2015,(2):48-52
一、"死亡保险"释义在对《保险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时,有不少学者以"死亡保险"一词对这两个法条的适用范围进行概括,即将法条中的"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等同于死亡保险,这一表述值得商榷。学界对于死亡保险的定义,通常是在对人寿保险进行分类时。人寿保险按保险事故可以分为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生死两全保险。其中死亡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寿保险。即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付保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早在十几年前,张老伯的爱人不幸去世,因儿子和女儿年幼,便放弃了再寻找一个老伴的念头,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终于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现在好不容易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成家了,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张老伯肩上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相似文献   

15.
"共同遇难"概念已为我国新《保险法》所采纳。但由于这一概念在我国沿用的时间并不长,加上现行法与法律解释并存,导致实务中一旦遭遇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共同遇难的情形时,保险金给付问题往往因为理解分歧的存在而显得复杂。只有严格遵循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所确认的有效规则,以受益人的人数为标准,即区分受益人为一人和多人的不同情形,精确把握受益人的死亡先后顺序和保险金的分配比例,才能有效化解这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6.
周延  孙瑞 《西南金融》2020,(5):54-63
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保模式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渐浮出水面,并在各试点地区开始尝试实物给付型长期护理保险,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老年人护理需求和意愿不断增长,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相比,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供给相对缺失,试点实践中存在给付方式单一、法律法规缺失、筹资机制不完善、护理设施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保模式下实物给付型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可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正峰 《上海保险》2010,(6):27-27,41
《中国保险报》2010年3月24日第6版《日本新(保险法〉以人为本》一文,对以死亡为保险责任的一起案例进行了剖析。读后,笔者认为,其剖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人身保险核保工作中,核保最终的结论可以总结为标准体、次标准体、延期和拒保,而核赔案件千差万别,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未对核赔结论作出相应的科学概括.为使人身保险核赔人员对于核赔案件的最终结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文将核赔结论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给付、拒付、比例给付和协议给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