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线调车灯显设备适用于铁路站场平面调车作业,对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确保调车作业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数据分析功能对调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开展调车数据分析工作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立车载无线通信设备运用维修管理系统对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铁路车载无线通信设备运用维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设备应用和维修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车载无线通信设备运用维护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的在途监测、履历管理、作业及检修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利用设备信息共享,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有效提高铁路车载无线通信设备信息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为铁路大数据平台及智能运维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是保障重载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依托朔黄铁路,开展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运用新型传感器、北斗卫星定位、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以地面设备动态监测、检测车自动检测相结合的电务设备智能检测监测体系,实现电务设备检测监测全面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管理;采用BIM、高精度地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检测监测一体化管理、状态评估与运维决策、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的电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系统实现了设备资产数字化、检测监测一体化、决策评估智能化、检修作业标准化、环境监测可视化,探索了重载铁路电务设备运维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轴重23t新型货车的运用,自动化驼峰调速设备对重载车辆速度控制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保证调车作业安全,为此提出对既有调速设备和作业方式进行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部分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同时办理普速列车和高速列车的作业,车站列车种类多、作业过程复杂,对站场的设备要求多样化,确定合理的到发线运用方案对有效运用站场设备,提高运输效率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种类旅客列车在站的技术作业特点,以有利于行车技术作业和合理运用车场设备为目标建立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利用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对列车进行高效率编组,克服传统"动车不动箱"编组作业方式的缺点。分析传统平面调车和驼峰溜放调车编组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集装箱列车的作业特点,综合运用龙门吊、无人驾驶自动引导运输车和轨道动力平车等集装箱搬运设备及其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提出3种集装箱列车"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的站场布置、作业流程和技术效果可知,"动箱不动车"编组作业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编组作业方式的局限性,站场占地面积较小,编组作业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武汉铁路局江岸西站在生产结构调整和劳动组织整合工作实施后,强化制度控制,突出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实行分层控制,建立高效三级管理构架;严把流程控制,突出关键作业的疏通和盯控:确保了安全生产,全面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发生事故的时间段、地段、人员、种类4个方面,对中间站调车事故进行分析,影响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调车人员配备不合理、设备运用状况不良、作业时间相对较长、调车作业环境差和现场安全管理不足。提出确保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的对策,包括优化人员结构配置、落实标准化作业、更新改造调车设备、改善调车作业环境和为职工创造健康的休班生活。  相似文献   

9.
铁路跨场区调车作业安全管控对于卡控车站调车作业的重点风险,保障调车作业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铁路跨场区调车作业安全管控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包括系统方案、关联关系模型和判断推理逻辑的智能安全管控方法,设计方法的详细流程和实现方案。基于场区高精度地图,对人员与调车机车高精度位置、调车作业执行进度、车站信号设备状态、进路状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判断推理,实现包括智能化风险提示、跨场区作业联系、安全报警、风险联控监控的铁路跨场区调车作业安全管控。应用案例表明,铁路跨场区调车作业智能安全管控方法可促进信息传递模式扁平化,实现跨场区调车作业风险和安全冲突的自动化判断及处置,显著提高调车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铁路车站属于复杂系统范畴,其技术作业占用固定设备时间是计算车站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清楚地分析车站工作情况、进一步合理查定车站能力,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各项技术作业占用设备时间进行了分析,发现占用时间数据由于线路布置形式、线路运用方案的不同,以及受作业人员素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具有多样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显著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