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产权交易的角度分析了矿权流转,又用资本的观点对矿权流转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属于实物性财产 ,矿权属于物权。行政许可事项分两类———社会活动行为 ,无数量限制 ;公有资源占用 ,有数量限制 ;矿权授予属于后一类。矿产资源属于广义“土地”范畴 ;矿权属于资本范畴。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所有权、矿权是三个不同的保护对象。应肯定矿权转让、投资入股、用作抵押三种流转形式 ,禁止“矿权出租”。矿权宜理解为矿产地占用权。  相似文献   

3.
地勘单位矿权经营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勘单位在矿权经营中存在着矿权的取得和流转不规范、矿权权益得不到保障、矿权无形资产产权无法准确界定、以及矿权经营收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状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地勘单位矿权经营目前可采取的发展思路应是:事企分离、独立运作、明晰产权、改革机制、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培育和加强矿权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矿权的取得方式不够规范、矿权流转过程中市场难以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及国有地勘单位拥有探矿权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规范矿权的取得方式、培育和加强矿权市场、维护地勘单位在矿产勘查、开发中的合法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完善矿产资源法谈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矿产资源法中关于矿权性质、土地权与矿权的矛盾在立法上表现出来的缺陷、限制矿业权二级市场流转的问题以及采矿优先权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法的几点建议。如理顺矿产资源与土地的关系、取消对矿业权二级市场流转的限制、补充完善采矿优先权等。  相似文献   

6.
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角度谈矿权资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主要体现在有偿取得矿权和征收资源补偿费两方面。矿权的有偿取得及许可在一定条件下转让,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中,以矿权的有偿流转制度为主。矿权资产管理的具体步骤为:①产权登记;②价值评估;③管理经营。矿权资产管理中应注意和有待完善的问题包括:①储量管理与评审;②建立矿产资源资产和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为矿权资产管理提供基础支撑;③矿山企业应具有矿权资产维权意识;④应加强矿权市场建设;⑤加强资源补偿费、矿权价款的使用过程的监管;⑥国家在进行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的同时应注意矿产资源管理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地勘成果是一种资源性资产,它不仅是劳动成果,而且还包含着矿权。地勘成果交易,首先是矿权交易。地勘成果有偿使用,应从它对矿山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去研究其实现途径和方法。文章还对地勘成果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和有偿使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矿权的法律定位及立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物权法制定中,矿权是否应当纳入物权法引发了争议。矿权是民事主体经由行政授权而取得的私权,应当定位为准物权。作为受私法保护的权利,矿权应当纳入物权法体系予以调整。同时矿权具有权利的特殊性,体现着浓厚的公法和程序法的色彩,很多内容需要通过特别法予以规定。公私法的融合可以对各种矿权社会关系进行更为周全的法律保护。将矿权纳入物权法调整不但有助于完善物权法律规范体系和矿权法律规范体系,也是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和实践经验传承性的体现。在对矿权法律体系构建几种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合理的立法选择应是物权法的原则规定与特别法的具体规定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矿权招标出让是矿权出让的首选方式 ,在实践中矿权招标出让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是解决矿权出让纠纷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角度分析矿权招标出让合同的效力 ,并就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了地勘单位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观念问题、融资问题、存量资产问题、减负问题、矿权流转等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并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权市场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权市场建设需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理论支持,二是政府支持,三是商品支持。理论支持就是要从理论上界定矿权的基本内涵,弄清矿权的资产属性,修正矿权评估的影响因素。政府支持就是要由省级人民政府垄断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调控机制,建设矿权有形市场和良好交易秩序,并解决矿权取得的“双轨制”问题,允许勘查公司和矿业公司上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商品支持就是要清理勘查成果,加强地质勘查,激活现有矿权。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是矿业大省,应通过建设矿权市场来推动矿产资源勘查的快速发展.建立云南省矿权市场的二,一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一是如何确定交易标底性质的问题.政府应是矿权市场的监管者、调控者、其职能是制定政策并监督政策的实施.交易标底性质的确定应首先界定哪些矿权适用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提倡土地使用权与矿权合并转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福建省三明市矿权市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做法。分析了矿权市场结构。并针对三明市矿权市场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矿政管理工作思路、加快矿权立法进程、加强矿权市场运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矿权市场治理整顿和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矿法修改应增加对矿权相邻关系制度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邻关系是传统民法规范相邻不动产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本文对矿权相邻关系的基础理论、国内外矿权相邻关系的立法现状进行了论述,针对现实中我国矿权相邻关系亟待法律规范和我国矿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我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修改中增加矿权相邻关系相关内容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对矿业权的属性并没有做出立法规定,《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阐述了矿业权的权利性质为财产权,《物权法》正式明确规定了矿业权属于用益物权的范畴。矿业权的财产属性应当通过市场流转得以体现。有关矿业权的管理和流转在新旧法之间、法律与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之间存在者诸多不一致的规定,矿业权管理及流转立法亟待统一;对有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流转权益及商业资金风险投资项目矿权权益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制,保障矿业权人对矿业权的流转权益和投资权益,明确探矿权人的优先权;对矿业权转让合同效力、转让审批程序应予以简化,便于矿业权流转和各方权益实现。对矿业权承包、抵押等流转方式应以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其合法性,以保障矿业权流转按市场规律和需求导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业性地勘工作与矿权经营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加强商业性勘查工作 ,重要的是要把地质勘查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植 ,加强战略研究 ;转变勘查机制 ;矿权经营 ,主要是要充分运用矿权制度 ,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探矿权、采矿权 (以下简称“矿权”)办法出台之后议论颇多 ,但多在产权归属上意见不一 ,从而影响了对该办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必须明确 ,矿权的招、拍、挂是矿产资源市场配置的最佳形式 ,这对矿权市场尚不够发育的现状来说无疑是重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而矿产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矿产品市场和矿权市场相互传导实现的。当前 ,我国矿产品市场已经十分发育 ,但某些矿产的矿权市场却发展不起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国土资源部出台了矿权的招拍挂办法 ,它必将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取向的改…  相似文献   

18.
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林地使用权流转是实现林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湖北省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林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林地使用权流转目前具有自发性且信息成本较高,需要制定法规和制度来规范,需要成立信息服务机构和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以降低交易成本。本文认为,除了对提供公共产品的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严格管制外,对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形成的商品林的采伐和利用必须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围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有三个“有偿”的规定,即矿产资源有 偿使用,矿权有偿取得,以及矿权价款。他们是不同性质的有偿,不能混淆。如果混淆起来,会给矿产资源管理、矿权市场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相似文献   

20.
刘琴 《农业经济》2022,(3):120-121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土地流转效应进行分析,从资源配置的视角给出土地流转的现实的路径。文章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其土地流转资源配置效应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土地流转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为此,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资源配置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平衡土地资源配置的边际效应和交易效应,这些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土地流转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