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保八”的任务。进入2010年,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此长彼消,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互相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25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无可争辩的巨大成就。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有必要对自己的增长战略进行相应调整,逐步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我认为中国目前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无论是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都面临减速,同时也面临比较大的通胀风险,所以一方面是增长减速.一方面是通胀风险比较大。当然,这两点结合起来如果把控制通胀作为头等的要事来讲是要经济降温。 中国经济将减速 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过去)前三十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导致传统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日渐凸显.如何应对危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促使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地增长,不仅需要一系列提振经济的短期应急之策,更需要构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连续两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控制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对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出现了回升的迹象。  经济增长回升。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8.1%,第二季度升至8.3%,GDP上半年同比增长8.2%,这一速度比上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另外,今年工业增加值第一季度增长10.7%,第二季度增长11.7%,快于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其中6月分增长12.2%,是1997年7月份以来同比月增长率最高的。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回升的态势比较明显。  价格水…  相似文献   

6.
在2月末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省级国资监管机构组建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周侠平目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困难,其中某些困难带有“两难性”,已成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两难问题,才能推...  相似文献   

8.
从近期总需求、总供给与货币信贷三组指标看,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偏热,“三过问题”在继续发展,宏观经济再次面临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风险。而且过热的态势比前两次还要提前和迅猛,2004年投资过热发生在4月份,2006年投资过热出现在3月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过热便开始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以避免下半年及明年出现全面的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9.
临近岁末,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降速区,而CPI则依就高位运行,加之欧债危机迷局未解,于是,人们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先生。请他就明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赵晓 《中外管理》2011,(3):16-16
当前,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我们是否已然作好迎接"刘易斯拐点"后经济转型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经济明后两年还会以9%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吗?我认为,如果控制不当,可能增长速度会下滑,原因在于面临着以下萧条因素。一是油价持续攀高,加大了炼油、城市公交、公路运输、化工等许多行业的成本,由于消费者支出油费可能的收入有限约束,与汽车销售相关的汽车制造业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后五至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转型。  相似文献   

14.
林文佳 《新远见》2009,(6):52-58
"中国贡献论"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比较新的看法。它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之后,外国学者从局外人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一种解读。与其他三种言论相比较,"中国贡献论"无疑是最正面的评价。它的问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崛起获得更多的外部舆论支持。继续充实中国贡献的内涵,扩大中国贡献的影响,是巩固和拓展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会很艰难,这也让中国的消费者变得有些难以适从。那么目前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2008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情绪呢?  相似文献   

16.
一、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质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其中,发达国家为2.7%,发展中国家为4.7%,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7倍,始终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然而,国际上对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却颇有微词,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这成为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质疑的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历史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罗斯基系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经济和历史的研究。200…  相似文献   

17.
郑景昕 《英才》2010,(4):104-105
中国政府是一个生产型政府,它不是公共财政。这样下去,真有可能会陷入有增长没发展的境况老百姓的福利也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19.
《山东企业管理》2009,(6):48-48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家》2007,(3):42-42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