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民生”是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性、社会性问题,更是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实质是“权利贫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要构建民生法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税收立法倾向民生、关注民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的体现.目前,税收立法权划分不合理,与改善民生相关的税收立法滞后、税收立法还未对保障和实现纳税人的权利给予充分考虑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生的改善.为使税收立法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必须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加快与民生改善相关的税收立法;树立公平至上的现代法治理念,加强纳税人各项权利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国家审计定位于国家治理层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国家审计作用,推动完善政府治理就必须努力打造优质“审计产品”.把财政审计、投资审计、民生审计、金融外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作为重点抓紧抓好,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这为中国的繁荣稳定、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民生息息相关,为民生提供保护和方向指引。“实行法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实现权利、尊严和幸福的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内容。公民的受教育权第一次受宪法保护,人格尊严、公民合法财产、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再一次得到强调。可以看出这次大会通过法律,加强了对人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同时新的立法原则和相关规定发布后,可提高立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一些新规定精简了行政队伍,提高了财政效率,也很好的服务了民生。本文针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相关决定中对影响民生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个人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张厚美 《国土经济》2011,(11):55-56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关口,是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民生改善中发挥着综合和基础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调节器”、“控制阀”、“杀手锏”作用,充分发挥环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莉岩  朱文熹 《活力》2011,(12):193-193
一、把握民生新闻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说起“民生新闻”,很多人就自然想到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柴米油盐、水电煤气,就想起老百姓身边的平凡事、麻烦事、棘手事。而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民生新闻的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是通过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关注的事体现的,事情并不在乎大小,关键是指向性。  相似文献   

7.
谷胜亮 《活力》2012,(16):121-121
民生新闻在继承“民生、民本”价值理念同时,提升新闻“公共价值本位”,日渐突破发展前期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导向。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五大民生领域的攻坚改革进行报道,从民生问题人手,将日常现象上升到公共价值层面。把握国计与民生的关联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城市开发强拆、住房保障、中小学校车等问题的高度关注都体现了民生新闻公民意识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一直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争还有政策上的变化。总体上看政策是逐步放开的,无论是旧36条,还是新36条,无论是每一次中央的文件,说的都非常重要,包括“两个不动摇”。但是大多停留在文件层面,很少有法律层面的保障。尽管《物权法》里提到很少一部分,也没有实施细则。我感到这个问题必须依靠法治来解决,因为光从文件、领导讲话一步步运行下去,始终难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淑兰 《活力》2011,(2):103-103
广播民生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表现形式。广播要想在新闻大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异质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这就像电视追求“好看”一样,广播要追求的是“好听”.这就必须将新闻做精做巧。针对新的竞争态势,打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口号。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立足于“民生、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0.
党委办公厅(室)作为党委的“智囊团”、“思想库”、“参谋部”,摆在第一位的责任是出谋划策、当好助手。当前,在依法治国条件下,依法执政已在全社会取得广泛共识,从法治层面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党自身情况变化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党顺应历史潮流而引发的现实需要。党委办公厅(室)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特点和决策参谋规律,强化法制服务,不断提升党委办公厅(室)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剑 《活力》2009,(9):54-55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力量。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方向。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检察职责的必然要求。应对当前形势的要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执法理念”,更加自觉地使检察工作融人大局,服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赫英莉 《审计文汇》2009,(11):44-44
当前时期,审计机关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宏观意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把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站在更高的层面对审计模式、审计方式、审计管理等进行改革创新,推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现阶段国家审计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具体体现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审计实务中,就应当做到: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其免疫功能,认识和深刻领会“公平正义、良法善治”的法治精神,将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法制工作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统计经济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要有效地防范和消除统计经济信息失真的现象,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机制创新的步伐,加大法治的力度,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铲除滋生统计经济信息失真的土壤,还统计经济信息“真实、准确、可靠”的本来面目,使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王晓华 《中国就业》2007,(10):17-18
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是经济、民生、政治问题的集中体现,“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是WTO的根本宗旨。WTO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宗旨而开展的。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确保“充分就业”的实现,这是当前新形势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所面临的新的课题。对此,必须抓住机遇,拓宽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必须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庆 《活力》2011,(9):54-54
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审计工作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 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民本审计”的根本理念,把推进法治、维护民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把握规律,改进方法,更加有效地开展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