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合理应对企业管理风险,实现对资本市场的监督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美国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简称COSO报告),2004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控制规范委员会(Criteria of Control Board)发布了“控制指南”;日本也颁布了《金融商品交易法》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规定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构建内部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3.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发布的,是国际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该框架整合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定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以及企业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环境.COSO在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又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中除了经营目标和合法性目标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似以外.提出了一类新的目标——战略目标。因此.不管是战略执行的内在要求还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战略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部分。自此,风险评估被纳人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维持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ERM报告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在沿用了多年以后,Treadway委员会在吸收与修改该报告的基础上,于2004年底颁布了一个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ERM把内部控制框架囊括其中,使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相继揭露出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导致安然、世通等业界巨人轰然倒下,并因此催生了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以及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发布,这些都向人们昭示:企业内部控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美国颁布最新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延伸为风险管理后,我国也于2008年颁布了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新的内部控制建设理念的核心是风险管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如何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9.
宋鑫  雷英 《审计月刊》2004,(5):50-51
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一个。随着新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逐步形成。COSO委员会为了应对来自理论与实务界的挑战,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财政部等部委、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不同角度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趋于国际化。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ERM框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在SEC随后发布的具体规则中,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用于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报告演进、分析现行内部控制报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财政部等部委、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不同角度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趋于国际化。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情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90年,在20世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案件频出,使内部审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01年IIA重新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全面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COSO于2004年颁布了《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使风  相似文献   

14.
张婧 《现代审计》2006,(5):67-68
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了各国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认可与采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产生.其框架已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此.COSO从2001年起用三年多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实践证明,新颁布实施的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强化风险管理的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以ERM框架为依据,以控制要素为内容,以全面风险为对象,以企业层次控制为重点,以业务层次控制为落点。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应该独立编制为内部控制手册,具体包括企业层次内部控制和业务层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手册同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为,前者为统领性文件,后者为支持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些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促使美国甚至世界重新审视公司内部控制及企业风险管理。2002年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和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发布,是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在我国,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连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仍缺少一套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会计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 Re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美国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已成为世界通行的内部控制权威文献。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评价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简便易行的框架,以提供企业风险管理的并键原则、共同语言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平台和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它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而不断演变和丰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在西方被广泛地应用于内部控制领域。采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并结合2004年10月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探讨了内部环境中的董事会和企业文化两项要素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0.
COSO风险管理报告——内外部关系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CO SO新报告的基本内容2004年美国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机构COSO委员会继1992年提交第一份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简称《内控框架》)后,又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以下简称ER M),这表明内部控制理论进入风险管理阶段。ERM共分两卷:第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