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  相似文献   

2.
五代两税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两税问题,迄今无专文论述,兹据有关史籍,拟就五代两税的征收、内容、附加税和暴斂诸问题,述论如下。 一、两税征收的主管 机构和籍帐 唐代颁布两税法后,就置两税使,专责两税的征收工作。元和四年,勅各地盐铁使留后分充邻近诸道两税使,如盐铁使的扬子留后,兼充淮南、浙西、浙东、宣歙、福建等地两税使;盐铁使的江陵留后,兼充荆南、山南东道两税使,等等。两税使一如租庸使,也是一种临时派出的官职。但是,由于这一职务每年均需履行,而且关系王朝的财政收入,其权力和和影响也就日益增大。于是,两税使一职便由临时性差遣,变成经常性的职务。 后梁王朝建立前后,三面受敌(北有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南有杨行密;西有李茂贞与王建),供军之需甚急,故对于两税之征,十分重视。朱温任宣武等四镇节度使后,用裴迪为从事,主持财政,“自是之后,历三十年,委四镇租赋、兵籍、帑廪、官吏、狱讼、赏罚、经费、运  相似文献   

3.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燕 《经济师》1998,(4):98-99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林燕唐代的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次税制改革。这一税制改革,起源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及其补充形式——户税和地税。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税制形式。“租”,指田赋,即每丁每年向官府交纳粟二石;“庸”,指劳役,即每丁每年为...  相似文献   

4.
对战国田税征收方式的一种新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一般认为战国田税是以顷为单位征收的 ,其根据有两点 :其一 ,云梦秦简《田律》之“入顷刍稿”条规定刍稿以顷为单位征收 ,其二 ,认为战国各国均以顷为授田单位。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其理由 :(一 )云梦秦简《田律》之“入顷刍稿”条只说明秦国刍稿是按顷征收的 ,但不能说明田税也是按顷征收的 ,因为该条没有规定田税的征收方式 ,恰恰说明田税征收方式与刍稿是不同的 ;(二 )战国各国并不是都以顷为单位授田的 ,即使象秦魏这样以顷为单位授田的国家 ,其田税也不是按顷征收的 ,因为农民的百亩之田并不单纯种植一种谷物 ,而是几种谷物并种 ,这决定着田税只能以亩为单位征收。  相似文献   

5.
唐后期“租”、“租税”或“租赋”含义的考释沈世培在唐后期两税法史料中,常见“租”、“租税”或“租赋”等词,人们见了常以为仅指斛斗税,以致造成对两税法某些史料的误解,进而影了对两税法内容的理解。因此,对这类名词的考释,还是必要的。“租”、“租税”或“租...  相似文献   

6.
论欧阳铎的赋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亩均输”官民田一则起科 江南是明朝的财赋基地。降至嘉靖年间,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官田,已被地方缙绅与豪强兼并殆尽。“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给明朝财政征收带来了严重困难。嘉靖十六年,礼部尚书顾鼎臣第三次恳切陈词,要求清理江南田赋,改变“小民税存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害及民生,大亏国计”的局面。这次,世宗皇帝终于采纳了顾鼎臣的建议,责成右副都御史应天等十府巡抚欧阳铎实施。 欧阳铎在田赋方面的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清理税源,确定“计亩均输”的田赋征收原则。二是整顿地方财政,建立以“八事定税粮”的田赋收支原则。 经过调查,欧阳铎认为,江南田赋积弊有三:一、斗则纷繁混乱;二、官民田界限无从分别;三、金花银原来的派征原则受破坏。他说: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方镇“进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唐政权于德宗建中元年实施两税法以取代租庸调旧制.这次改革带着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即是要建立中央与地方在新形势下分割赋役权益的新方式,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权既限制又让步的矛盾斗争关系.直接反映这种目的的两税法规定之一,是各州两税三分制.元稹说:“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可见两税三分制的特点是“定额以取资”,三个份额是基本固定的.不过,在实际执行中,唐中央与地方对两税收入的分割均非循规蹈矩.方镇多想方设法截留上供额,如利用中央对地方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中唐名相陆贽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份于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写成的《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奏疏,千载之下仍是脍炙人口的名将,屡为史家所征引。与此同时,他对两税法的态度,也成了评论其经济思想的焦点。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称陆贽是反对两税法最早的代表人物,他反对以资产为课税的基础,坚持恢复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在财政观点上属于因袭保守的一派。有的论著把陆贽反对“定税计钱”的意见,视为面对封建赋税货币化趋势却“思想落后于实际”的典型事例。有的论著称陆贽“攻击两税法”。我认为这些评论都有似是而非之处。如何正确估价陆贽对两税法的态度,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把握陆贽的经济思想脉络,而且涉及怎样认识唐德宗实施两税法的主客观局限性问题,因此是值得继续探讨的。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自唐初迄至两税法施行时止,主要的赋税形式是租庸调制。因此,对租庸调制问题的研究比较充分,也比较清楚。但对当时尚处于附加税地位的户税,就研究得比较少了。本文拟对户税的形成、定户计财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宗华  赵天鹏 《经济师》2001,(1):186-186
为加快南阳市的税款报解速度,提高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1999年6月,该市财政、税务、农行国库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二个检查组,历时两周,对卧龙等八县、区(含部分乡镇金库)的税款报解及相关业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财、税等征收部门存在的问题1、税款集中户有所抬头。在这次检查中,却发现税款过渡户有死灰复燃之势。事实上征收机关在税款划解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大多与此账户有较大的关系。税款过渡户“东山再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零星税款户大肆收纳现金,形成事实上的税款过渡户。②纳税企业将税款…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春季修渠徭役出工日数从5日至40日不等,这不仅与西夏计田出役的徭役科派制度有关,同时也和西夏每年一交之租税簿册的编制与呈递过程有关。这种税账内容不仅包含赋税数据,还有徭役日数,税账在下一年的二三月递交中央,中央根据此账制定春季修渠、科派徭役事宜。同时,春天修渠“百伕免一伕”的纳椽免役制中,“百伕”和西夏迁溜掌百户的籍帐制度有关。西夏税账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用途不一的文书,但相互间联系紧密。西夏除了独有的民族籍帐制度与唐宋有所不同外,也继承了两税法以来以土地为中心的中原籍帐制度这一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唐代名相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举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官.二十六岁时,德宗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随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特见倚重,参预机要,时称“内相”.贞元八年(792),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年三十九岁,算得上是一个年轻宰相.陆贽在朝,不与世浮沉,好直言极谏,多切中时弊,是群相中之佼佼者.对陆贽的评价,过去是有纷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对两税法的态度.一般认为陆贽是两税法的“反对者”,而两税是历史上比较进步的税法,陆贽反对两税,自然就是落后的,保守的,因而对他论述中某些合理的成分,也采取了冷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高保安 《经济师》2000,(10):198-199
道路和车辆费改税工作众说纷纭 ,久议未决。目前 ,对车辆征收“燃油税”呼声较高 ,但是笔者认为 ,“燃油税”弊多利少 ,轮胎才是公路的直接磨损、破坏者 ,实施“轮胎税”是道路和车辆收费改革的理想途径。一、“费改税”迫在眉睫由于费税改革久议未决 ,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 :1、规费征收大幅度滑坡。自从“费改税”宣传开始后 ,全国交通规费征收难度加大 ,费收逐年下降 ,大部分省市 1999年比上年下降 2 0 %左右 ,有的甚至更多。以山西为例 ,1996年全省全年征收 30亿元 ,1999年征收了 2 2 .2亿元。2、公路建养工作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健康 《经济师》2003,(1):183-183
一、处理好地税部门和地方政府关系的现实意义近几年 ,有些地方政府对税收工作的领导程度愈来愈强 ,有的出现了行政干预过多过火现象 ,违背了依法治税的原则 ,带来不少负面效应。一是与经济决定税收的理论相矛盾。税务部门征收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按照税收政策规定依率计征。地方政府如按经济状况包税 ,按目标任务收税 ,有的甚至按人头征税 ,对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而言 ,必将陷入越穷越收、越收越穷的恶性循环局面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则出现有税不收、藏税瞒税现象。二是分散了地方政府精力。“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5.
邹文博 《经济师》2023,(2):101-103
文章主要针对数字税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入的研究,根据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征收数字税的实际情况,研究阐述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征收数字税的可行性方案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数字税征收制度、转变数字税征管理念、探索国际间共享监管方式,加快推动数字税征管出台实施。  相似文献   

16.
唐朝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全国推行以“唯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取代“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的税制改革,并同时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即通过确定两税三分制而建立起中央财政与使、州二级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定额管理”的国家预算管理新体制。这无疑是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史中的一场重大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河南省收费存在征收主体多元化、收费项目多、标准繁杂、透明度低、管理混乱等问题。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费税改革应采取“取消一批,剥离一批,规范一批,改税一批”的,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内外资税收差异较大,既不公允,也不符合世贸组织惯例.两税合并是大势所趋,合并内容主要包括: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两税合并后的过渡期最长不宜超过5年;对内资企业工资实行据实全额扣除;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取消对公益性捐赠的比例限制.在过渡期制度安排下,并税对外企影响甚微,两税并轨已是箭在弦上.本文基于公平视角对两税合并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分税制,或者说实行分税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问题,目前认识比较明确和统一,但对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税制目标模式问题,尚有争议。有的主张实行划分税种的分税制,即明确规定哪些税源由中央征,哪些税源由地方征;有的主张实行划分税额的分税制,即在征收的税额中,中央该占多大比例,地方该占多大比例。笔者认为,这两种分税制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税制,而只是把同一税制中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划分税额也只是把全部税收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比例分成,其实质与目前的税收体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只不过是“猫叫个咪”而已,不解决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康 《经济》2012,(4):15
“十二五”期间中国地方税体系要抓住机遇、尽快打造.将来其中一大支柱就是现在上海、重庆已经先行先试、在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被称之为房产税的不动产税或房地产税.以后在中国叫什么名字不太重要,实质内容就是从过去形成的物业税的思路,推进到现在以房产税名义来启动这个改革.它引入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制度因素:第一,对于一部分消费住房也要用这个税来覆盖;第二,这个税的征收,是在保有环节评估税基之后年复一年地实施.这两大制度特征就使这个税具有了国际上可比较的不动产税、房地产税或美国人所称的财产税的特征.在中国它显然是以后要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第一序位的改革任务(财产税里还有遗产税、或称遗产和赠与税,估计“十二五”期间在工作层面尚很难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