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志 《特区经济》2014,(4):198-201
各国政府日益重视风险资本在清洁技术领域内的投资,美国甚至针对该领域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担保。本文分析了风险资本开辟新经济空间的三大边界条件,并以此分析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领域内边界条件并不满足,巨额贷款担保政策可能难以产生预期效果,而诸如创新商业化支持计划、产业补贴、价格激励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则可在不扭曲市场过程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励清洁技术企业成长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活动。技术创新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有效途径。在科教兴国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完全可以说.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已成为——创造性创造出新的生产要素及其重新组合,这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的特征。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是企业创新精神的实践,是企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核心。创造性这一基本特征表现是:门)创新…  相似文献   

3.
赵宇 《中国经贸》2012,(18):46-46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监控与对策划设计风险投资契约、精心评估选择投资企业一样重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企业风险的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李淑华 《天津经济》2009,(10):49-51
一、税收政策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分析 (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存问题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一般创新活动的三个特点:1.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创新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不同,创新投入的产出是不确定的。2.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外部环境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特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缩短,创新风险加大.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的层级结构开始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进行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必须对组织层级结构进行创新.建立组织内部创新网络和外部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84):1-14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中应重点关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创新环境和政策激励等外部驱动因素,以及创新管理体系、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内部驱动因素。应从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体系;在采购和金融支持方面建立技术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企业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驱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融汇在从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到开发,从生产到市场的各个环节中,他包含了企业创新意识、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商业化生产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等要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过程,无不展示了技术创新的巨大威力。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强化技术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开拓高科技产品的机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历史并不算短,目前有3000家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院所可以成为企…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发投入和知识存量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是内资企业创新商业化产出的主要驱动力,国内知识存量是决定内资企业创新中间产出的关键因素,国外技术引进有利于内资企业创新商业化产出但不利于创新中间产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中间产出和创新商业化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加强研发投入和国内知识存量开发利用是提高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知识的应用、技术的开发主要由企业来实现.企业把知识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产品、服务、市场与就业。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投资.又是科技创新效益的最大回报。据统计,在美国.企业从事技术和应用研究的比例分别为全国的85%和70%,  相似文献   

10.
A—U动态模型解释了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交替演进的生命周期过程,在其不同阶段潜存着创新的风险。该文通过风险利益原理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创新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创新主体具有风险规避的特性,这也是我国技术创新低效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说明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助于规避技术创新风险,使创新主体获得更多的风险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金融支持体系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类比推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竞争优势,而技术创新正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支撑或决定因素。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因此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技术创新风险必不可少的手段。该文在建立现代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采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理解和归纳创新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浙江省企业的特征,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其创新风险与管理难度远高于连续性技术创新。因此,在企业进行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前,有必要进行创新风险评价。而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项目决策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构建了不连续性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度(GRA)分析方法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并以德尔菲法进行指标数据赋值和综合评价计算,为企业不连续性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6,(248):1-16
风险投资是因技术创新组织转移而产生的融资工具,在美国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发现创新、推动创新和商业化、承担风险的重要作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些经验如创新创业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和支持政策等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般认为,一项成果在应用开发阶段所耗投资是基础研究阶段的10倍,而建立试点进行商业化生产所耗投资是应用开发研究的10倍。显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支持是行不通的,需要发挥金融的作用,动员社会资金。但高技术产业是面临技术不稳定和市场不确定双重风险的高风险产业,从创业期(种子期)开始,最终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取得预期收益的比例很小。对初创期既无经营业绩、又很少所需抵押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是难以为其提供充分资金保证的。因此,高技术产…  相似文献   

16.
一、阻碍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技术基础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中止、失败的主要原因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活动,其失败的概率很高。茬调研到的2655家企业中,有2130家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而其中有1884家企业有过技术创新活动中止或失败的经历,占到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总数的88.45%。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同样,企业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创新。企业如何驾驭市场和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问题便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成本和高风险的事业,当企业离开承担创新风险,而面临生死存亡时,承担创新风险才会成为企业真正舍此无它的选择。虽然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很多年的改革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行为选择一直不受市场制度的制约,而是按照示范环境选择的,这不但没有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培育起有效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研发投入、董事会参与和联合投资三个方面探索公共风险资本对目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创业板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共风险资本的介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企业的发明专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其持股比例则有反向的影响;此外,公共风险资本的介入和研发投入以及董事会参与的交互效应并不一致。还发现,公共风险资本运用联合投资策略能够促进目标企业总的创新产出,但这主要归功于其联合投资伙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43-43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日前在第一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指出,国家将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支持,推动风险投资进入中小企业为其技术创新服务。刘燕华说,科技创新往往是一些投资长、风险大的项目,政府难以满足所有企业在这方面的资金需求,风险投资的进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剑锋 《北方经济》2008,(16):27-28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知识溢出改变了集群企业创新的知识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但知识溢出导致企业模仿,特别在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同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的情况下,过度模仿又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因此,保护技术创新成果是激励集群企业创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