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突出了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担保物权附随于债权和所有权,这在《担保法》中已有体现,《物权法》第172条、175条进一步规定了担保合同的从属性。从第172条可知,对于抵押权等物权性担保,担保合同具有明显的从属性,没有主债权的产生,就没有担保物权的存在,主合同无效则担  相似文献   

2.
担保物权是物权的一一种重要分类,物权法在第四编中予以单独规范。物权法规范的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物权法与担保法以及担保法解释就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一些规定是不同的,本文就此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获得了高票通过。这在大陆法系国家是标新立异的,它是中国的立法特色,也符合中国的特殊法律国情。作为物权法重要一编——担保物权,既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也是国家在进行法律调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担保物权秉承调整财产关系的物权法宗旨,继承《担保法》的基本原则和精华,改善旧法的不足之处,《物权法》的总体精神和原则,在这一编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是《房屋登记办法》(下称《办法》)规定的一种新的登记类型,以前的登记实务中不存在。因为按照《担保法》第61条的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但是,《物权法》第204条规定:“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最高额抵押权具有转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一直是学术界纠缠不清的话题,即便《物权法》通过之后,关于此理论的争议仍未尘埃落定。根据《物权法》第9条、第15条的规定来看,《物权法》规定的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可归结为如下特点:第一,总体上采取了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规定,即不动产物权变动一般须采用合意加登记的方式,至于此合意是仅指债权合意,还是包括物权合意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担保物权制度发展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物权法》与《担保法》在担保物权方面的差异,然后探讨了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的推动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总体而言,《物权法》规定的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采取了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规定,物权变动与债权变动划清了界限,合意加登记始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但此合意单指债权合意还是包含物权合意并不明确,《物权法》中的相关法条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是一种模糊表达。而(谤屋登记办法》中的相关法条能够符合逻辑地解释出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同时,房屋登记中广泛使用的申请表及登记交易实践也支持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草案)》已进行了第七审,估计今年将会通过。立法虽然对社会生活中的物权相关问题做出了如此这般的应然规定,但实务当中的长期践行又是如何呢?笔者身处房产登记机关,拟就物权法诸理论在房产登记中的实际运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物权法》立法中,因“抵押权”一章的内容而引起的争议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有《担保法》的立法在前。较之《担保法》,《物权法》作出的一些新的规定使抵押的规定更为完善。笔者认为,其中与房地产抵押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试论《物权法》中规定的预告登记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第2款规定:“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这是《物权法》确立的一种新型的登记制度,即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标的物上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且其效力相互冲突时,构成担保物权的竞合。笔者根据《物权法》、《担保法》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提出在《物权法》实施后,应结合解释学原理适时解释法律,对在同一标的物上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合时,其效力位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房抵押试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管理法》第59条、第62条规定,农民建房应当使用宅基地,一户农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面积上限不能超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具有身份性质、社会福利和保障性质。农民以“户”为单位无偿从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物权法》第184条和《担保法》第37条规定...  相似文献   

13.
近期深圳市法制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深圳市住宅小区停车位使用和处分管理办法》,据说草案内容对《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有所突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月29日,深圳物业管理学会、业主论坛为此联合举办辩论会。我与会作了主题发言。根据会议的议程,  相似文献   

14.
对不动产物权的静态保护及其交易安全的动态保障是《物权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权法》从第九条到第二十二条设专节对不动产登记进行规定,对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登记的统一、审查方式、责任承担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物权保护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将《物权法》仅仅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法,无视不动产登记的行政法效力,对于依法行政及司法救济的正当程序将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在第12章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相关内容。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是指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物权法》颁布之前被称作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在《担保法》和《担保法解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修正了最高额抵押权制度,但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分析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相关立法与修正,以及现存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针对以上缺陷,并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立法,依据国情,从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设立、变更、效力、实现与限制和利益平衡等角度,对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登记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及登记错误时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两条,当作何解释,可以说对登记机构影响甚巨。最高人民法院王达于2007年3月27日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了《物权法中的行政法问题:不动产登记制度》,该文认为,《物权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实际上赋予了登记机构实质审查之责,并表示赞同。笔者对此存有异议,推而广之,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标准及赔偿责任究竟为何,在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民法典》正式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将被替代,不再保留。《民法典》的内容,涉及百姓的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以及继承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规范。《民法典》正式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  相似文献   

19.
一、何为登记簿,它与权属登记流程的关系首先,根据《物权法》第14条的规定,依照协议等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自记载于登记簿时发生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及适用在《刑法》第269条中:"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从此规定可以看出转化型抢劫罪的行为人必须先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我国刑法立法原意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理解为有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刑法》第263条对于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