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关于土地制度的讨论中,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想象,以为只要换了一种土地制度,农民就可以成为地主,可以富裕起来.这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分田到户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无法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土地制度的讨论中,弥漫着一种浪漫主义想象,以为只要换了一种土地制度,农民就可以从中获益,就可以人人成为地主,农民就可以富裕起来。当前农村之所以还是穷,农民之所以还是苦,就是因为制度不行,尤其是土地制度有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分田到户后,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无法富裕起来,小岗村人称之为“一夜迈过温饱槛,三十年未过富裕门”。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的土地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它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农用制度;一部分是农地转为非农地制度;另一部分是土地非农用制度。农地农用制度土改给台湾农民的土地权利,只是农地农用的权利;农民要出售自己的土地,出售的只能是农地,不能用作非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 ,如何才能促使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土地生产率 ,稳定农业生产 ,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 ,应该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特别是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加入WTO后 ,我国更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权 ,界定土地使用主体的权利范围 ,使土地流转在…  相似文献   

5.
农民同土地的关系问题 ,作为农村改革的初始话题 ,似乎已经解决了。调整生产关系 ,土地承包到户 ,发展市场经济等 ,都在解决着这个问题。正因为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才有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才出现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那么 ,为什么旧话重提 ,又要再认识农民同土地的关系呢 ?可以说这是农地制度长远建设的需要 ,也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一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本特征的农地制度改革 ,已经历了 2 0多年的时间 ,现在看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完成。普遍的看法是 ,土地制度不完善 ,产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内在机理,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法制教育无关,与外部力量的干预高度关联。研究结论: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不是现行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宣传教育的结果,而是农民作为认知主体自主建构土地产权象征意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要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和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以保证农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促使农民在长期稳定使用权的基础上建构起象征意义的土地所有权认知。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地市场对土地使用权配置的影响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由于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小农场比以雇佣劳动力为主的大农场更有效率 ,因此 ,农地市场不会促进土地使用权的集中 ,反而能够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分散 ,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户能够通过农地市场得到土地。德国私有农地市场交易的结果造成了土地的零分碎割 ,其不经济的情况比俄国村社制度下土地多次重分造成的份地细碎化还要严重 (秦晖 ,2 0 0 2 )。另一种观点认为 ,农地市场会促进地权的集中 ,导致无地贫民的出现 ,从而降低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黄佶 ,2 0 0 2 )。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8.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综合效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出发,多角度评析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综合效用,认为:①有效的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民增收;②有效的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强化地权的稳定性,减少土地调整频率,发挥土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土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尽管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 ,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 ,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 ,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 ,并不能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 ,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一 )土地调整 土地调整产生于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内在规定。即特定土地地块在不同承包经营者之间的变动 ,有大调整小调整两种方式。大调整一般是在某个时段进行的涉及社区全体成员的土地调整 ,有两…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财产,实现土地产权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的不变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产权平等,通过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摆脱了产权异化,从“两权分离”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由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民土地产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是未来"三农"问题的着力点。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保护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要求健全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农地征收制度中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不断充实和完善系统的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核心是土地使用权归属和界定问题,而使用权问题的核心是树立农户对土地使用的预期信念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农地制度变迁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尤其是对发生范围和影响较大的不同土地使用权制度和使用权流转形态进行剖析,然后对农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评述,最后对土地制度变迁进一步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地制度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农村改革在制度创新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创设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 ,正是在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 ,农村家庭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并由此支撑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持续发展。改革的实践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有效的制度创新带来的经济绩效 ,而这又强化了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以及人们关于农地制度建设的基本共识 ,即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法律的形式而不再仅仅是通过政策规定、合同约定的形式来规范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无疑将使农民的土地权利获得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农地制度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末,越南开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晚于中国,目前也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控制和报批制度、农地转用受到严格控制、农地征用按产量补偿等等。   越南在农地政策方面,却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农民通过政府“转交”获得农地使用权   越南国土面积为 3300万公顷,其中农地 930万公顷,用于种植短期农作物 (生长期在 3年以下的,如玉米、蔬菜、水稻 )的有 650万公顷。   越南的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是通过政府“转交”的方式获得农地使用权,其农地使用权相当于我国的农地承包经营权。但是,越…  相似文献   

15.
李皎 《农业经济》2004,(4):26-2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农地征用制度与实践:问题及征用补偿方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总括当前我国征地制度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对截止目前已被揭示的影响农地征用的流行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并提出在以满足农民生活需求等为目标,参照城镇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收入补偿被征地农民,淡化被征地农民对土地过分依附的思想,引导扶持农民走富裕与市民之路。  相似文献   

17.
35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35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对外发包,流转总面积达8400多亩,占可耕地面积的44%。起初,土地集中发包还被部分大包干带头人认为是重走回头路。探究起来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8.
我省自 1995年在全省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 30年不变的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大部分地方的土地延包工作已进入尾声,但也有少数地方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延包工作不完全理解,工作进展缓慢;有的虽然完成了延包工作,但还没有与农民签订 30年不变的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也还没有发放到户;还有的虽然做到了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双到户,但对延包后频繁的人口和劳动力异动带来的土地使用权变化缺少研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工作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针对土地制度建设上存在的上述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尚在进一步发展之中,新的集体用地制度特别是有偿使用制度并未像国有土地使用制度那样完善,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在农村普遍推行。鉴于此,这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践,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入股、联营、出租与抵押等流通模式作些探讨,以期今后在农地使用权立法上有所创新,把农地使用权搞活,把农村土地市场搞活,进而使农村经济更活跃。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集体组织就其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在一定的期限内提供给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  相似文献   

20.
总结过去3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逐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确立了农业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回顾起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