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王铭利 《上海金融》2012,(1):44-52,117
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作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变更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当人民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增加利润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非ST类和交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及单一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表明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会计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监管函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兴起但并未受到学界重视的监管手段.本文通过对深交所监管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监管函对收函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有抑制作用,且不同特征的函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不同.监管函对盈余管理作用的一个潜在渠道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更加谨慎,反映在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提升,以及要求的审计费用增加.监管函作...  相似文献   

3.
从公司监管角度谈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界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本文在首先明确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监管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借鉴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独立董事薪酬的制定并没有由《指导意见》确定一定的标准,而是由各上市公司自行确定。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以看出,独立董事薪酬在公司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在公司内部独立董事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独立董事薪酬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基础上加入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对比。基于博弈论视角将二者动机进行比较,再根据二者动机的异同分别提出建设性方案,为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业务结构多元化,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子公司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等指标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影响日益突出.把子公司的规范运作、风险管控等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领域并相应配置监管资源,是提高上市公司监管有效性的必要保证.本文以重庆地区上市公司下属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其地域分布、业务构成、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重点剖析子公司设立特征、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目前子公司监管经验总结,提出进一步加强子公司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监管有效性的若干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监管实践提供参者.  相似文献   

7.
<正>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给予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规范制约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将使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复杂和隐蔽、难以识别,鉴于我国目前盈余管理消极影响远远超过积极影响,我们应多管齐下,从加强会计准则建设、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来规范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盈余管理行为作为研究视角,采用2002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公司,购买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国内和香港交叉上市(同时发行AH股)和仅国内上市(仅发行A股)两个子样本,发现对于AH股公司,购买保险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而对于仅发行A股的公司,购买保险的公司却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目前尚未发挥对国内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作用。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作用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具体地,在法律和监管制度相对完善的环境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才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将2002~2008年度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截面数据分为小于0和大于0的两种基本情况,实证分析了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日趋隐蔽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按要求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否像相关监管部门期望的那样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呢?本文尝试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来考察审计委员会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前人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主并方公司并购收益与并购完成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高管货币性薪酬变动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2007至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重大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并购完成后,并购收益与公司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公司在并购完成后第一、二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盈余管理与并购收益对高管薪酬的变动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盈余管理对促进高管薪酬增长的影响越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吕梦  王兵  苏文兵 《会计研究》2021,(1):155-166
本文以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总监任期重叠为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两者任期重叠时间长短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总监的任期重叠时间越长,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并且,这一正向关系在审计委员会信息获取成本和公司股权制衡度越高时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特征、审计总监的财务专长和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以及外部审计任期和行业专长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但审计总监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年限对两者关系则有显著增量影响,且签字会计师变更会削弱任期重叠的的正面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公司内部治理机构之间相互长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如何完善内部治理和监督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建平 《会计师》2014,(9):53-53
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日趋隐蔽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按要求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否像相关监管部门期望的那样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呢?本文尝试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来考察审计委员会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能否成功再融资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为获取再融资资格,上市公司会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本文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全新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从信息披露时点的选择、信息披露内容、信息披露方式等方面剖析再融资过程的盈余管理,以帮助监管层和投资者更好的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解析再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因此必须加以控制。本文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因各种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本文借鉴博弈思想,从博弈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监管视角看防范上市公司高管犯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外逃、失踪事件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问,一系列高管犯罪问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有人归之于监管不严,有人说是外部约束不力、内控机制不完善等,这都有一定的道理,其真正原因显然是复杂的、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话题,一直受到会计、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理论研究人员的重视。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由于其管理当局报告低质量的盈余,粉饰财务报告而正日益侵蚀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阻碍了资本的高效有序流动,为此,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各界及公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干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通常能够有效监控财务报告流程,而那些在形式上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能在实质上并不独立,公司管理层对董事会的干预可能对审计委员会监控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盈余管理来检验管理层干预是否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当公司管理层没有涉入董事任命时,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能够发挥较好的监控作用,但是,一旦公司管理层涉入董事任命,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相似文献   

20.
玄文琪 《财政监督》2012,(23):23-24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果。本文运用社会比较理论,具体阐述了薪酬公平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治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