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采购涉及的有关概念,规范了政府采购各环节的操作程序,加强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了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但是,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政府采购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各方当事人的采购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等问题,仍需要《实施条例》在具体规定上有所突破,做出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加强政府采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安徽省财政厅近日印发《安徽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吸收《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新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该省实际,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项目执行、履约验收、信息公开、质疑投诉、监督检查等作出全方位规范,并进一步强化了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要求其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将在以往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府采购信息"六公开"。按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范围将更广,内容将更多,形式将更规范,监督将更有效。2015年4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就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山东省财政厅陈祥志副巡视员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山东省将在以往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府采购信息"六公开"。按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政府采  相似文献   

4.
黎城县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实行"阳光采购",政府采购工作实行"三到位"。一是信息公开到位。政府采购信息在政府采购网站、县有线电视台、政务公  相似文献   

5.
虽然《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要求和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业务中,政府采购市场的招投标信息公开,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投标人最为关注的信息有效性、公开渠道、信息的对称性以及投标决策环境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作者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对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解说,并从建章立制、完善电子化管理平台、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强化信息公开执法检查力度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1.正确认识并真实体现政府采购原则,是提高政府采购质量的基本前提。《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实施各项政府采购活动时,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采购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招标文件及评标办法更加缜密公平,采购评标的过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5年4月9日-10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和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库司、干部教育中心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首次地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培训班,对于《条例》的立法背景及意义、《条例》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条例》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培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集中采购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集中采购机构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了。虽然《条例》对于评标方法的直接规定只有34条一条,但考虑到招标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重要性(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评标方法在招标采购中的重要性(评标方法是整个招标采购的指挥棒),评标方法的这一条规定在整个《条例》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国政府采购中,《条例》实施以前关于评标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8号)(以下简称财政部18号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这就要求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的资质管理制度,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采购队伍。一是因为我们需要使其采购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支出与采购》是国家正式出版刊物,也是河北省财政厅公布规范性文件、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的指定媒体。它由河北省省直政府采购中心、河北省政府采购办公室、公共支出与采购杂志社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宣传党和国家公共支出与政府采购方针政策的窗口,是研究探索公共支出与政府采购理论和交流经验的园地,是架起沟通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桥梁,是指导公共支出与政府采购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相似文献   

11.
自《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在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谁是政府采购责任主体”这一问题一直是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讨论的焦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已明确规定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即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正廉洁、诚实守信,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建立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厉行节约,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完善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现已形成以《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为统领,以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质疑和投诉、信息发布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等5个部门规章和60余份规范性文件为依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采购》2015,(4):28-29
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一直致力于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早在1999年就制定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2012年又对《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进行了修订,2013年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实施细则》。早就形成了一部法、一个条例、一个细则加一系列管理办法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在日常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依法采购、依法监管。这些  相似文献   

14.
成安县政府采购中心,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虚报政府采购项目、超标采购、擅自采购等一系列问题,把《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两种法律法规有机结合在一起,实行“双法”并用,共同监督,使这把监督“双刃剑”有利地促进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规章,对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然而,信息发布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未按规定的信息范围进行发布、未按规定的信息格式进行发布、未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发布等违法违规行为,这对政府采购公开、平等、透明、公正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严重挑战。因此。摆在各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强化对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采购》2004,(9):71-75
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应当公开。公开透明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也是防止腐败行为、保障政府采购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除涉及商业秘密的以外,政府采购的所有信息,都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在这些需要公开的信息中,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以及采购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采购》2015,(4):31-32
在《政府采购法》实施12年后,《条例》终于出台了,不容易。在《政府采购法》还未到时机修改完善,颁布《条例》是及时雨,值得点赞!《条例》为政府采购规模扩面增量提供了依据。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采取了措施,开了通道;为解决政府采购存在的价格、质量、效率问题,《条例》强调政府采购操作从重中间向两头延伸,强化需求预算及合同履约验收管理,硬性规定采购活动各环节的办结时限;《条例》推动电子化政府采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采购》2010,(2):21-24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总结经验、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在明确以集中采购机构为主、部门集中采购和采购代理机构为补充的政府采购执行体系,细化程序、规范行为、进一步提高效率,突出政策功能,建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制度创新。《征求意见稿》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总体上是好的。上海市和区县两级集中采购机构经过共同研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采购》2015,(4):66-67
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采购需求不明确导致采购过程无法继续,政策目标缺乏针对性导致政策功能无法落实,评审标准不客观导致评审结果遭受质疑,合同条款不完整导致合同履约无法执行等难点问题。究其原因,多为采购文件编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所致。随着《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政府采购上述难点问题的解决路径有了新的方向。本文从采购文件编制环节就如何贯彻落实《条例》,提升集采机构专业能力和政策水平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关于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的三点建议:一是明确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多元目标和具体应用目的,并据此确定实施路径,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二是构建和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和信用信息平台等相关电子化网络平台时,配套多元目标和具体应用目的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设计架构及信息筛选交互功能。三是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行政监督,并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采购程序及合同执行的合规性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