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贫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出现了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阶段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2021,(6):104-111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 ,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 ,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外溢性经济效果 ,它通过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外部环境条件 ,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然而 ,贫困地区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障碍。因而 ,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 ,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与范围  公共产品的最主要特征是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并大部分由政府提供 ,典型的如教育、道路建设等。然而 ,农村公共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视角,梳理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若干基本问题。文章首先解析了农村公共产品这一概念范畴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然后以经济学局部均衡理论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条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传达机制和识别机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协调地区间公共产品供给、科学确定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和定价原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度,技术与民族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技术与民族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庄晋财一我国目前尚有5800万贫困人口,很大一部分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而且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处西南、西北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等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的粮食供给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责任担当:基于扩大内需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仅能够缓解农村贫困、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直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总量不足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应切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合理界定纵向间政府职责、建立政府间责任分担机制,建立体现农民偏好的决策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强化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7.
连片贫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核心区域,产业扶贫是区域扶贫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实施面临着产业培育难、贫困农户职业能力提升难和贫困农户收入增长难的困境。依据价值链理论,连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形成,要在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贫困区域持续脱贫的目标。因此,政府以扶贫为目的的公共品供给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然而,目前政府在贫困区域以扶贫为目标的公共品供给,没有与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绩效。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需要遵循产业价值链演化规律,通过提供产业基础型公共品奠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通过提供产业专用型公共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提供产业拓展型公共品培育贫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区域持续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莉 《南方农村》2005,(5):34-38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很不平衡,总体上看表现为供给总量的严重短缺,但通过对现状的深入考察和分析会发现,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两者间的不协调,是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导致供需不平衡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观念、体制、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决策、筹集等机制上进行制度创新,予以政策支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是改变我国农村长期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整体数量较少与质量较低并存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调查,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多元化战略,以期为政府有效破解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总结其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特点,分析现行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创新农村公共产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扶贫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扶贫开发的过程正是向贫困地区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扶贫态势的新变化对贫困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培育小农集体行动能力有助于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对新时期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尽管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长期由政府主导的扶贫体系促使农民集体行动能力不断弱化,但我国传统社会的经验和城乡要素的良性互动仍然为小农集体行动提供了可能。因此,各方主体应在扶贫过程中重视小农的集体行动,从制度建设和强化社区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小农集体行动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援疆背景下,新疆南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呈现新的特点。反贫困的路径选择根本在于甄别贫困的现状、类型与原因。鉴于此,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新疆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300户典型贫困户的生活、生产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民收入、支出与贫困和国家扶贫政策与贫困等方面对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从民生角度、完善扶贫机制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禄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中,作为全县最为贫困的高峰乡,海联村委会通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连片打造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介     
《新疆农垦经济》2009,(6):F0004-F0004
该书认为公共产品的特性、产权制度安排与供给绩效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对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效率展开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应用该理论框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展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与制度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充分发挥各供给主体的比较优势与协同效率,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方式需要在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公共文化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公共文化供给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公共文化供给区域均衡性不够、公共文化供给的协同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同步提升供给的效率和效益;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增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构建建立公共文化协同供给体系,提高供给部门的合作水平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当前兵团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现状,结果表明: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尚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有效宣传与管理;基层文化人才严重缺乏等现实问题。因此,要通过转变观念、提高意识;逐步完善服务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城乡规划,协调城乡发展等具体方式来促进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8.
李朋 《农业经济》2014,(4):46-47
金融扶贫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导力量,在舒缓农村连片贫困地区的经济贫困领域功效显著,但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问题。研究阐述金融扶贫策略的内涵及其价值;从金融制度、金融业务及金融风险控制等角度探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管理创新等策略,以有效优化农村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村地区扶贫事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社会结构持续变化、农村利益格局不断重构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农民本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更好、更多地流动的核心问题。成都市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调整农村治理结构,协调平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集体、农民三者关系。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成都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本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模式达到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农户多元化公共需求的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成都实践给予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启示在于:通过调整农村组织结构显著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通过给予公共资源推动农民在公共事务上的组织化建设、通过程序公正修正效率导向下的公平损失风险、通过农民受益的显性化和最大化提升农民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现状,提出了构建财政保障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构建财权事权协调机制,构建多方式提供机制,构建科学决策机制,以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