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草原治理:如何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理 《中国农村经济》2007,112(12):62-67
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的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研究表明,"公地的悲剧"问题恶化和相应的草原退化并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恰恰相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不彻底。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应由政府和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同时,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要有所创新,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的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鼓励牧户共同治理草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牧区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原保护投入的不足等原因,使草原严重退化.目前,麦积区90.2%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可利用面积逐渐地减少,生态功能弱化.遵照草原保护法,麦积区对草地资源变化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草原退化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本文从草场产权安排与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两方面,对现有草原退化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表明:草原承包到户的改革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城镇化并没有解决草原过度利用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草原过度利用的出路在于草场再集中。依靠互惠合作与草场租赁,一方面,扩大草牧场面积,适应了牲畜的移动性,利用草场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轮牧、走场等方式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与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正在进行的草原确权和牧户非牧业化是两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利用我国主要牧区省份234户放牧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考虑生态约束和兼业化的背景下,通过估算牧户牧业生产的C-D函数,构建并求解牧户草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分析论证了草甸类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中较草原类草原、荒漠类草原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然后据此分析了各地区牧户草原流转意愿、牧户最优草地经营规模、牧户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等问题,并指出其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产权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讨论农村承包地在"二权分离"和"三权分置"下的产权结构,指出农村承包地的法律原始赋权主体始终是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并从实践层面讨论现有制度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逻辑悖论,表明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所有权内部悖论和经营权内部悖论,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能层次悖论、权能结构悖论和权利属性界定悖论。再结合逻辑悖论重新梳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提出产权重构方案。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除"二权分离"下所有权应有的权能外,再赋予所有权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强化经营权权能,将经营权物权化,并将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市场契约关系,通过合约治理保障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的各项权利;三是将承包权定性为成员权,作为法律赋予的经营权原始赋权凭证,同时运行承包权退出。  相似文献   

6.
草原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之一,如何优化草原资源配置,对我省建立农业强省和畜牧业大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届三中会全前,划原于“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破坏无妨”的“大锅饭”状况。为了改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状况。加强草原的资源管理遏止草原“三化”,1984年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1985年省政府又发了《关于实行草原承包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规定》。自1984年至1994年,我省草承包有了一定进展,但多数地方草原仍然在“大锅饭”。如在承包方式上,还没有从市场经济出发,通过招标、租赁、拍卖等体现公开、公正、竞争原则,而多数是村干部说了算,进而造成了草原资源成为少数村干部的特权或摇钱树。从产权上,在草产品处置权上,没有体现市场经济,而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如何同中限定承包的草原所产饲草必须首先卖给本村养畜户,而且还限定最高价。在分配方式上仍是平均主义。一些村虽有的有合同,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包合同,而是村雇人或委派人看草甸子。打草时仍还是村领导组织抓阄,一户一块,自己打自己的。在承包时间上,多为一年一包,造成承包者短期行为和对草原掠夺性经营。  相似文献   

7.
制度视域下草原退化原因分析——以甘南玛曲草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玛曲草原生态地位重要,但近几年环境持续恶化。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草场承包制度与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经典公地悲剧理论出发,探索了政府实施草场私有化的初衷,结合玛曲牧民发挥集体行动的案例,说明政府不当的制度供给成为玛曲草原退化的重要制度因素。同时认为牧民自己选择的联户经营模式将成为遏制草原继续退化的有效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8.
以玛曲草地为代表的甘南高原生态经济面临着功能衰退、家畜生产性能低及牧区经济模式落后的突出问题,分析草原制度变迁和制度优劣,探索适应牧民家庭放牧管理条件阶段变动的放牧权流转制度,实现草地生产力的可持续维持与牧民家庭放牧资源的动态结合。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既要注重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又要考虑不以牺牲当地牧民的生活生计和当地经济发展问题。从四个方面对玛曲畜牧业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对玛曲的传统畜牧业经济提出了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区取得的巨大成功有所不同,家庭承包制在草原地区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却伴随着十分严重的草原退化。但调查研究表明,草原退化并不是因为实行了家庭承包制,恰恰相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登记角度来看,"三权分置"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分置。完善"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需要在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基础上全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体系。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经营者权益,稳定土地经营关系,防范控制金融风险,可将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负担的土地经营权纳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的其他土地权利登记范畴予以登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原资源有60亿亩,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不足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70%的草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草原面积占一半,草原质量差。另外,由于长时期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利用、特别是过度放牧,草原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已达13亿亩,且每年以3000~4000万亩的规模在增加,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草原载畜量逐年降低,产出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2.
沙雅县天然草场退化是受气候变化和长期人类超载放牧、乱垦、乱挖、乱采和其他不合理的活动共同作用而造成的结果.本文根据沙雅县天然草原退化、荒漠化变化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建军 《农村经济》2013,(1):109-110
草地承包制度落实后,玛曲出现了两种草地经营模式,即单户经营(小尺度放牧)和联户经营(大尺度放牧)。采用野外试验方法,对两种不同放牧尺度草地的生物量、盖度和物种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尺度放牧更容易引起草地退化。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建议在青藏高原相似地区发展适当规模的联户经营,以增大放牧半径,从而缓解草地践踏压力。与此同时,在研究高原草地退化原因和制定保护恢复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放牧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带来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与产权实施的概念梳理认为40年来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从最初农民对农地产权的争权与国家的还权,到后来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确权,其核心主线主要是围绕产权界定来展开的,其基本的制度目标是试图通过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的排他权并强化其稳定预期,来促进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但是,产权强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文章强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更要探索产权实施层面的经营方式转型。降低农地产权的实施成本,依赖于交易制度的创新及其组织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系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可持续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中政策设计和运用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认为,从过去20多年北方牧区草原畜牧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看,制度、政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总体上是沿着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进步。但是,要从根本上逆转草原退化趋势,建立起可持续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必须构架新的政策体系,以引导牧区控制牲畜数量、建立完整草原产权体系、增加草原建设投资、促进牧区人口向外流动。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形式张柏齐(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权形式。产权问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城市企业明晰产权的较好形式是以股份制实现公有制。农村社队要在明确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济权、房屋宅基地等产权不可以抵押融资,造成农民难以获得有效的融资,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破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制度、法律、金融等多方面建立规范的制度,将农村现有资源予以激活,提高"三农"发展速度。本文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产权抵押发展的瓶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推动农村产权抵押的路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关键是成员权不明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独立的民事法律主体,其成员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监督管理权和分取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最基本的成员权,可以独立表明成员身份,其他成员权都属于基本成员权的派生权利,因此,家庭承包方式对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