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2000年以来,民生问题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党的十七大之后,民生问题研究掀起了高潮,一批成果问世,主要集中在民生的内涵、人物民生思想、党的民生思想、改善民生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边婷 《商》2014,(38):53-53
民生思想一直以来是我国共产党所坚持并奋斗的主要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形式,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正确的民主思想进行了诸多改革,最终实现了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本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思想内容研究入手,并针对一些实践性内容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在当时历史时期我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2015,(42)
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国家的良性发展。在民生发展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对于民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科学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了解民生实际状况,衡量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民生的角度上浅谈和谐社会下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促进民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完善的民生政策体系,解决民生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为民生政策提供刚性保障。从而促使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进行了阐述,在分析民生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聪敏 《品牌》2011,(Z1):134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刻揭示出环境保护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刻揭示出环境保护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一项民生事业。旅游与民生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来认识。旅游是关乎人的生命质量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重要活动,与民生休戚相关;旅游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作用巨大,是关乎民生的重要社会福祉事业,堪称"民生之伟业"。  相似文献   

8.
西藏的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在第六次西藏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建设有了新的指示,西藏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命题,如今,民生问题在西藏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更是尤为重要。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本文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论述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琼 《商》2013,(3):141-142
倘若将民生问题转化成法律话语便是权利问题。改善民生,立法先行,民生立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我国立法舞台上开始尝试着释放灼灼熠熠的光芒。民生立法理念的滞后以及立法技术的不成熟正在桎梏着民生立法的发展,为此必须重申法治理念,为民生立法植入民主、科学、公开等理性土壤,释放其怀揣的宪政意蕴,推动其加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强调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坚守"人民立场",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问题上更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研判与新理论。新时代民生领域的经济学思想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载体,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理论主线。立足新时代,将经济发展的红利更为科学有效地惠及民生建设,赋予民生建设新的内涵,需要全党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完善民生领域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中国市场》2011,(18):104-106,114
民生问题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民生是国计之本,国计是民生之基。如何正确认识和着力改善民生,是当前制定和未来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面临的重大课题。民生问题重大,必须高度重视;民生状况堪忧,必须着力改善;民生改善艰巨,必须抓住根本。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尽管涉及民生的各项支出增幅较大,但民生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过多的行政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应有的民生支出,同时城乡民生支出差距较大。因此,现阶段我国财政工作的重点应当进一步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好民生问题,首先,要明确政府职能,压缩一般性支出;其次,应当着重于保障民生,扩大内需,增加经济增长点;最后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3.
孙作君 《商》2014,(1):273-273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其“以人为本思想”的本义,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完善经济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将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郑晶晶 《商》2013,(9):269-269
一直以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世界各国发展所借鉴的重要指导思想,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科学论断和有效指导,为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效保障。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意义与当今社会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文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深邃的内容,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本文从马克思文化起源、文化发展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阐述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5)
人民不但是国家的主人,也创造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经济管理成了影响我国民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的内涵,主要阐述了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的作用,以期能够是我国经济更好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朋  黄小霞  禤卓宇 《商》2012,(16):143+103
民生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生与国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本文结合当前民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试着提出当前搞好民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生满意度的研究,可以客观地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亦可作为政府各项民生措施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民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市居民进行民生满意度测评,进而提出提升民生满意度的有效策略:解决好交通拥堵问题;治理雾霾迫在眉睫;适应各类人群需求,提高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日星 《中国市场》2013,(37):160-16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邦之策。因此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的就业形势,然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及就业者自身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促进就业从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中消协把2011年的主题定为消费与民生,进一步增强了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当前消费政策的目标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一、消费与民生总体分析民生问题在当前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温家宝总理在最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