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1].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变动态势反映着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城镇化、工业化的程度如何.因此,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选取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研究的依据,对农业劳动力的未来转移趋势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进展比较缓慢,如何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甘肃省贫困地区为例,应通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转变扶贫开发机制,进一步探索创新新农村试点方法等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步进入到小康社会,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贫困地区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契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转移贫困地区的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贫困现象,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扶贫进行相关讨论,希望对当前的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中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都生活在西部农村。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下,西部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要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甘肃省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很大的困难。接着从“推-拉”视角出发,探寻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农业劳动生产力低,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致使第三产业发育迟缓,拉力不够。最后基于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考虑,从推、拉两方面着手提出加快甘肃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加大农机使用力度和落户小城镇进行产业化生产从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加大转移的“推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劳动力转移的拉力。  相似文献   

7.
8.
甘肃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正农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低,地方财力不足,“三农”问题解决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因地制宜,才能做好甘肃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好农村金融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农村金融系统虽然将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却因为体制、运行机制及"非农"偏好等诸多原因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金融支持不足将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淄博市在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也暴露出综合素质难以适应产业要求、转移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落实,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农民的内部分化、分层和重组是当代中国农民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所显示出的最主要特征。总的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表明,农村中下层以下的群众是最需要在建设中得到发展的阶层,也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本文选取鲁西南王庄村进行调研,试通过对这些农村社会阶层尤其是农村中下层者的分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点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及衍生的家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工的家庭收入,也引发了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家庭问题,是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市场供求脱节、权益保障诉求不畅、基本公共服务缺乏有效衔接、社会管理长效机制缺失、农地制度改革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实施"两翼齐飞"战略,农村与城市良性互动,逐步探索身份转化制度和农地流转形式,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制度,加速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移的层次低、盲目性大、转移不彻底、转移的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和对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和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综合文化技能水平.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出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说明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强化培训实效性的对策,旨在...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前2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根据我国国情,根据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现状,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进行研究,提出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总体战略,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县域间贸易、生产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和制度推移,是实现东中西部县城经济互动的主要途径.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政府的参与可以消除市场固有缺陷.本文以劳动力转移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建立模型论证了政府参与县域经济互动,有利于提高经济要素配置效率与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广东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转移"对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具有工业结构相似度比较低、政策及区域合作、地缘、人缘优势及文化背景相似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承接地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转移成效受制约,转出地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等不利因素。对此,应创新产业转移的微观转移模式,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变单一产业转移为产业链整合导向转移,提高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加强粤东西及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宣传等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对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落后,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大障碍。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