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行机构仲裁浓重的行政色彩偏离仲裁机构本身之属性,其设立和管理上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我国仲裁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而作为另一种仲裁形式的临时仲裁被现行法排斥,这种立法模式使得我国与外国在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时不对等。基于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完善仲裁制度、保护当事人利益、解决仲裁形式单一化的需要,我国亟需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变且体现仲裁的非国内化;重新定义仲裁协议规范;确立临时仲裁员制度并适时建立仲裁协会;承认现有社会团体组织之临时仲裁权。以上尝试可在仲裁机构必要协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2.
3.
仲裁与诉讼是处理民商事争议的两种形式,亦都是民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历史透视、异同之比较以及互动关系的剖析,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在法律上正确设定和协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仲裁当事人争议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它与终局判决具有相同的效力。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裁决的既判力仍应受到法律必要的控制与审查。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对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应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科学的划定司法审查的范围,即对仲裁裁决进行适度的审查,不仅有助于仲裁优势的充分发挥,保证仲裁价值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徐柯柯 《全国商情》2009,(17):118-119
仲裁监督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司法监督,只有完善仲裁司法监督机制,才能使我国仲裁制度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存在监督范围过大、参与者不完整和监督期限过长等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仲裁的性质决定了仲裁过程中的法院参与,法院的参与是仲裁作为法制制度存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法院参与仲裁的程度和方式关系到仲裁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因此法院参与仲裁有其程序性、被动性和适度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对仲裁法意义上的国际、商事的属性分析入手,通过对两大法系的比较,简要论述了在国际商事仲裁活动中进行法院干预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支持与协助、监督与审查进行了探讨。并认为,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干预,应朝着支持协助为主、必要监督和审查为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意思自治原则已经成为现代仲裁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在仲裁的各个阶段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仲裁协议的形式、仲裁协议的内容等方面切入,提出了在我国仲裁法的修改过程中贯彻意思自治原则所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世贸组织的仲裁制度,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仲裁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11.
仲裁制度一直是中国法学界边缘化的研究课题,尽管也有一些或系统或零散的著述,但大都从纯理论的角度研究,很少有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因此,认真剖析中国仲裁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尤其是剖析地方仲裁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切实可行的仲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商事纠纷的前提,也是排除法院管辖权的依据。当事人有关仲裁协议有效性的争议将会动摇仲裁管辖的基础。本文从分析仲裁管辖的依据入手,探讨了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的界限,结合国际上仲裁管辖制度的最新发展,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放宽对仲裁管辖权的限制,以促进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立法及法律解释存在不同的提法,导致对劳动仲裁时效的理解较为混乱,从而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本文认为,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应考虑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劳动争议解决体制等因素。建议劳动仲裁时效制度沿用民法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4.
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其权威、高效、快捷、强制的特质及其国际性、独创性、专业性、复杂性和实用性,必将给入世后中国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协商、斡旋、调解、调停、诉讼和仲裁诸多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解纷方式中,仲裁是常选的方式。检讨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使之与国际仲裁制度对接与整合,将是我国入世后必须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存在的问题,论述仲裁在医疗纠纷中的优越性,从而提出构建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矫健 《现代经济》2003,(7):58-61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由于行业本身还不成熟,利益相关人的有关认识尚不统一,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主体间的纠纷经常发生。处理物业管理纠纷除调解、诉讼、行政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具有自愿、保密、快捷和经济等特点。根据我国《仲裁法》第二条、第十条的规定,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协会组建物业管理仲裁委员会,作为常设的专业仲裁机构进行物业管理纠纷仲裁;二是与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合作,挂牌设点,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协会提供物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作为仲裁员。这样,就可以有效、及时地保护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为物业管理行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行业管理的能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18.
鉴于仲裁在解决纠纷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以及环境纠纷自身的特殊性,运用仲裁解决环境纠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现实障碍的存在,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现实障碍进行分析,继而采取积极的对策,是构建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事业不断完善和成熟,现正逐步朝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但在此进程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法律因素的影响,即《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对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要求较为严格,可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过于狭窄,对仲裁协议要求书面形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此亟待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立法中存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主要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发展过程上展开论述,通过将我国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的具体规定与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揭示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值得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