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箐 《企业家天地》2009,(5):205-206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是卞之琳"化欧"诗风得以形成的重要渊源.学界多认为卞之琳早期的智性诗受象征主义诗风的影响,也有过于哲理化之弊病.然而,卞之琳实际上对于象征主义的这一缺失,是有所察觉的,并相应的采取了规避、矫正的态度.其哲理也浅切、平易,充满了人情味,从而使其诗风呈现出情理交融的特色.本文拟结合卞之琳的诗学观、具体诗例来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钟翔 《企业家天地》2011,(7):156-158
徐志摩与卞之琳都是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不同的创作主张为现代诗歌注入了活力,开拓了诗歌新的表现领域。具体而言,徐志摩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在他的诗作中总体上洋溢着热烈的情感,独抒性灵,表现自我的感受。卞之琳主要继承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力借情感的宣泄,在一种冷静的思虑中追求一种知性美,开辟了现代诗歌的另一种审美视角。他们不同的创作主张以及各自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对诗歌的走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象征主义诗歌对德彪西思想及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象征主义诗歌是德彪西音乐题材和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其追求的艺术风格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其音乐创作手法直接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相关。另一方面,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以旋律线条朦胧飘忽、和声色彩丰富、变幻莫测、节奏与力度变化细腻、织体处理精妙、配器独特等手法表现出象征主义诗歌所追求的扑朔迷离、充满诗意的境界,呈现出诗化音乐的特征。德彪西的音乐中包含文学性,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4.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诗提倡以白话书写,讲究通俗易懂,但是通过结构形式的创造性安排也会造成许多新诗的主题出现难以明辨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诗学视域切入,通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卞之琳的经典诗歌《断章》进行新颖的解读,运用分离性原则分析《断章》出现主题多样性的原因,运用任意性原则解释《断章》暗含的主题内涵和卞之琳的爱情观,以此来挖掘其中的文学审美意义,对现当代文学中的新诗在语言学层面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新诗的研究提供新颖的视角,推动新诗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南朝著名诗人何逊 ,其诗以“清”著称。这种美学风格不仅对当时文坛浮艳绮靡之风给予了阻遏 ,而且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奠定了何逊诗歌美学风格在文学史上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坛的“皇家三李,”以高唱“大风歌”引领一代诗歌精神,将汉高祖、魏武帝式的文治武功作为贯穿他们诗歌的理想境界;将质朴高洁、豪壮英武的风格当成诗歌法式,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与兴盛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相似文献   

11.
刘子翚虽与江西诗派吕本中等人密切交往,但由于其有深刻的学术思想以及对诗歌艺术风格的价值取向,其诗歌并没有受到“江西诗风”的影响,而仍保持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白鲸》——象征手法影射的生态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作为一部高度象征主义的作品,融合了大量自然历史科学元素于其中。船长亚哈与莫比迪克之间血腥残忍的斗争恰恰象征了大自然与人类的长期冲突与对抗。结合文中用象征主义手法影射的人物命运,着重研究作者暗含其中的生态学意义。其中包括,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无论如何不能与自然为敌,危害自然。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代表了一种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章对《枫桥夜泊》和《雪夜林边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从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进行了对比,力求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从美学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人刘春近年来在文坛日渐活跃,早期诗歌风格单纯而唯美,不少诗歌带上"海子"风格的痕迹,尚未显出独具特色的风格。1998年以后,刘春的诗风明显转变,一改此前的单纯唯美,转而朴实、清澈,收敛外露的情感,将关注的视角投向卑微的人与物。其内在的驱动则是诗人坚持用最本真的内在质地发言,追求有"爱"的文学艺术。论文从刘春诗歌的创作道路、诗歌风格的转变两方面进行论述诗人刘春。  相似文献   

15.
艾青的诗充满了对于民族与时代的耶稣般的殉道和忧伤。这份苦难和忧伤于艾青来说是个人之伤民族之痛的融合,是一份民族之爱、人类之爱,是谓之大爱,它构成了艾青诗歌的基本色彩。童年的遭际、游子的苦涩、民族的苦难与象征主义的朦胧、隐晦、忧郁天然契合,并化为一种美学特质渗入他的诗行,从而酿就了独具风格的“艾青体”诗歌。并且,从艾青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及其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因而“史”的性质是明显的:历史发展的曲线与诗人创作的曲线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诗人就这样以自己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真实记载了20世纪的中国,并由此完成了一部诗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欣赏和研习英文诗歌主要涉及英文诗歌形式与风格、用语特点、节奏特征、音乐性及想象空间等诸多内容,也是基于英文诗歌文体特征展开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叶芝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其作品的现代性却颇具争议。分析叶芝作品的浪漫主义抒情传统,并结合其象征主义的发展和面具理论的应用,可以看到叶芝不断追求自我创新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新拟态设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设计风格,其颠覆了传统设计风格,表现出当下社会群众的主观需求及设计师们的思维改变。文章在对新拟态设计风格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提炼设计元素、梳理平面的层级及信息结构、合理确定配色、完善版式及绘制元素及视觉细节等,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以期和同行分享经验方法,基于新拟态设计风格去完善平面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言偏离作为英语诗歌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诗人语言风格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现象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狄金森作为19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被誉为美国的"缪斯",其诗歌在内容和语言上均呈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诗歌内容上,狄金森以不同寻常的视角阐释死亡、爱情和自然;在诗歌语言上,她突破语言的"围墙",大量运用偏离来增强诗歌的"可感知性",延伸诗歌的美学效果。随着文体学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大量语言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较为客观的视角。本文将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以艾米莉·狄金森经典爱情诗歌为语料,分析诗歌中偏离现象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语法偏离、语义偏离和书写偏离在诗歌主题表达和情感传递上颇有成效,丰富了语言偏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学全面开放的姿态为我们迎来了象征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时至今日余威犹存。着眼于二者的复杂勾连,理清象征主义的概念,无疑有利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其偏爱的多方考虑。象征主义不遗余力的译介传播,促成了随后在文学批评、各个文体的创作及理论层面上中西诗学的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