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垄断的存在说明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失灵,因此政府规制的存在就具有相当必要性,而自然垄断行业因其成本劣加性和规模经济性更应受到政府普遍规制,该行业的改革涉及全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各产业主管部门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负面效应及政府规制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应设置独立规制机构、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规制与竞争的互动平衡等政策建议,以期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晋东 《经济经纬》2007,11(4):20-23
在政府进行较强程度规制甚至直接进行垄断经营的体制下,基础设施领域的低效运营状况几乎不可避免。基础设施领域各产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性决定了竞争机制引入方式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采取增加生产者数量、利用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威胁、增强买方和供方的侃价能力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应采取打破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以合同约束取代行政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完善公共收费和支出体系、重新界定现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等措施,为各种竞争机制的顺利引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铁路行业作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改变。需要政府规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对铁路行业规制研究的梳理有利于推动我国铁路行业改革和铁路行业规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兰桂杰 《财经问题研究》2006,(5):F0003-F0003
世纪之交,中国体制转轨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铁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和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其改革进程备受关注.研究中国铁路产业规制及其政策设计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肖兴志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等重大课题,对规制理论和铁路产业等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中国铁路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2004年6月出版)是他在所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对于自然垄断的定义,一般认为所谓自然垄断性,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这些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煤气、自来水、供热等公用事业,以及地区内的电话、广播、铁路、公共交通、有线电视等产业,自然垄断与行为垄断是与微观规制(从广义上看,微观规制是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相联系的垄断。由于这些行业规模经济明显,沉淀成本高,同时这些行业中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现象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这就是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行政性垄断和自然垄断交织在一起,强化了本领域内企业的行为垄断,造成了效率的缺失、收入的畸高、巨额垄断租金和腐败等问题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靠单纯的再分配手段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首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打破行政性垄断,继而区分纯粹的自然垄断产业和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政府管制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效率目标,限制企业谋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最后辅之以政府的再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这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谢地 《经济学家》2003,(1):123-124
在某些自然垄断部门中构筑有效竞争的机制,使消费者获得一定的退出选择权,应该而且可能在现存国有经济的框架内来实现。这是因为:一是国有经济掌握自然垄断部门和控制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的客观需要。国有经济不一定就代表公共利益,民营经济不一定违背公共利益。关键是有无规制和竞争。竞争,使消费者有退出的可能,不管退出是否真的发生,但对企业至少是一种威慑,逼着企业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努力降低成本。在自然垄断合理性不存在的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绩效、改善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但引入竞争机制、赋…  相似文献   

8.
杨威 《时代经贸》2008,6(2):112-113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经济等原因,我国自然垄断部门一直处于政府的严格规制下,但这一格局已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理论通过成本可加性来定义自然垄断,证明政府规制并非全部必要;同时,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影响等原因,政府规制往往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我国规制改革的方向进行分析,提出逐渐实现激励性的规制,改变体制培育市场竞争条件,区分产业中不同性质业务已实现有效竞争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威 《时代经贸》2008,6(1):112-113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经济等原因,我国自然垄断部门一直处于政府的严格规制下,但这一格局已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理论通过成本可加性来定义自然垄断,证明政府规制并非全部必要;同时,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影响等原因,政府规制往往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我国规制改革的方向进行分析,提出逐渐实现激励性的规制,改变体制培育市场竞争条件,区分产业中不同性质业务已实现有效竞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石涛 《经济问题》2008,342(2):37-39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逐步开始了以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但是,在规制改革过程中,要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国内外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经验、教训表明,能否有效地控制规制过程中引发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制改革的绩效,甚至影响到对规制改革本身的评价.引发规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规制本身、市场、政府规制行为不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上述三方面所引发的规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目前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化解规制改革中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铁路建设所需的投资巨大,财务上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债务性负担.为了实现我国铁路行业的财务可持续,首先要对影响国家铁路集团财务可持续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以治理理论为核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分析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可持续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使用解释结构方程模型理清铁路负债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国家铁路集团的财务可持续是一个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政府治理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建议化解铁路产业存量债务,构建铁路产业的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推进灵活票制票价实施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索洛余值"法建立扩展型索洛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模型的弹性系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铁路行业的面板数据,计算了技术进步、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等对铁路行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并分析了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实施以来铁路行业产出变化的驱动因素。得出结论:近年来中国铁路行业的巨大成就与技术进步和政府投资密不可分,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支持已帮助中国铁路企业步入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主导的内生驱动式发展阶段,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中国铁路行业产出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的行为则是抵制中央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并且为了取得成功常常采取变相抵制措施。最后,本文分别针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够达成合作博弈,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整合是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要整合对象的跨区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本文认为,应通过提高政府的规制水平,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等措施,重点建设长江上游成都—重庆、南—贵—昆等产业整合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有关控股权、收益权与制度补偿等问题,运用实证分析法,对铁路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未来融资能力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认为,铁路现有的投融资能力已难以支撑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设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势在必行。铁路行业的社会公益性、产权的单一性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得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展铁路产业投资基金,首先需要优化基金的控股权,并通过相应的制度性补偿破解基金的收益瓶颈,实现以少量铁路资金带动数倍于己的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the emergence, transformation and decline of the railway in Kaohsiung 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the population, the activities and the economy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895–2010,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 planning, railway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This study used the crossover analysis method, and used the factors of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within a fixed time period, to explore the chain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dustry, the population,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railway stations in Kaohsiung city. This study found that urban plan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have an interactive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promotes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pels the growth and shaping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us increas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addition, the railway development process moves forwar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垄断、竞争与管制、中国铁路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产烽组织理论中的SCP基本框架对中国铁路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进行证分析有很有效。中国铁路行业相当高的行业集中度、规模经济性以及进入退出障碍表明中国铁路行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其政企合一、运输质量低下,运价不合理等为弊端亟待解决,从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来看,中国铁路改革空间很大,兼顾竞争与管制,从政企分离,非自然垄断与自垄断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出发,网络分离是中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