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对新阶段的农业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Internet为平台的有关农业生产管理和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交易的商务活动.农业电子商务是实现我国农业信息化乃至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提高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是解决当前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困境,提高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效率.扩大农险公司承保范围,增强农业保障能力的关键措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实际出发,发挥中央政府的引导作用,制订符合地方实际的农业再保险政策,增强农业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是传统农业的新跨越.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太原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论述了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都市农业是太原城市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乡镇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目前欠发达地区乡镇农业信息建设的模式不符合农业信息"俱乐部产品"的性质,缺乏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内源动力,因此制约了乡镇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不利于农业信息化效果的提高.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信息合作组织模式,是欠发达地.区乡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益于加快我国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能促使受小农经济影响很深的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但是在短期内,小农业与大市场、现有农业体制与国际农业环境的矛盾将更为突出.走符合我国农业现状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是缓解上述矛盾的最根本办法.因此,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应该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点,利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规则,营造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关系的基础上,探析了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这些农业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则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绿色、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业科技战略围绕粮食安全,重点在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入21世纪之后,更加强调高新技术和综合开发.总体上,我国农业科技战略的问题表现在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战略中缺乏用户机制,农业科技管理机制自身的缺陷不利于农业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在宏观层面加强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并在资金方面支持农民及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的承担主体方面,注意发掘和应对农户的真实需求;在农业科技支持的领域方面,应尽早重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专项资金是我国政府下拨的用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支出,它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保证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高效性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的与作用,分析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对于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农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国际化的原因,并阐述了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意义和制约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推动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瑛  高士亮 《商场现代化》2005,(36):350-35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效果,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力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河南是农业大省,要想使劳动力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首先要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快速发展,但是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农业发展速度,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立法,创新体制,成立新型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保险基金现代筹措和管理制度;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设定农业法定险种等多种方式加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有所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及固定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5~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农业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非常有限;相对而言,农业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但绝对量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新民 《价格月刊》2009,(9):14-16,19
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结合各地农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形,寻求适合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从业务模式、组织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4个方面对苏北地区农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现阶段苏北农业电子商务尚处于低水平阶段.依托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全程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可能有效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谈信息化对中部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省份都是农业大省,中部崛起离不开农业的崛起,农业的现代化又离不开信息化的融合.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农业信息化在改造中部传统农业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