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家通过“天人合一”命题揭示了人与自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与思维规律的近似性、统一性,就其根本点或精神实质而言,于当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大有可鉴之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谐”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的永恒话题,应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悟出“生态和谐”的真谛,克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进而构成整个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化的理论核心,其源头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立足于自然,强调“与天为一”,它包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管理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现代管理模式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一种文化对话方式,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受到了传统文化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统一,被概括为“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它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统一协调的整体观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本文将就“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为着眼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内容。“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最高层面的价值诉求。孟子通过对“和”“合”及人与“天”关系的解读,重新阐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为当前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和价值范导。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为理论根基,延伸出人与自然是“并生一体”关系,奠定了人与自然的认识论基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实践的前提,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直接目的,在实践的深度、理论的高度等诸多层面继承并超越了中华传统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边城》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以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存在形态为本,展示人物“天人合一”的性灵及其存在命运。书中边城人们的性情、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俩的爱情命运的起落以及边城人事的盛衰等都与大自然季节变迁息息相关,水乳交融,“天人合一”,同构互释,形成了一种天人同构的悲剧演绎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既不同于“三线建设”,也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西部开发受其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原有的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西部开发,国家只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对西部的投入。但政府在西部开发中不能同时扮演“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而只能在其中通过确定战略、制定政策、培育市场、协调关系来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要变“竞争”为“竞和”,走联合发展的路子,组建“西部联合交易所”,构筑一个整体上比较完善的西部开发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通过自然的美表现意蕴的美,随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论深入影响,其已成为中国艺术精神和一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部"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探讨“二元经济”结构的运行模式与西部贫困化的关系,分析西部“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指出西部“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对策。旨在为西部地区实施“绿色”扶贫开发战略规划,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本文针对实践中的某一案例,提出了“自然债权”的“维权”问题。从“自然债权”是否真正消失“权利”、我国《破产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法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过了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也能实现自己实体意义上的债权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秦汉地域风貌、人文环境为贾平凹的"秦汉风"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地与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贾平凹小说"秦汉风"的生发、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作为“两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 深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真正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蓝色壁垒的阻碍。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劳工权益与"中国制造"权益的失衡,当前应抓住机遇转变出口增长模式,转"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荀子与霍布斯系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思想家。荀子强调"礼",霍布斯强调"约",把他们的观点放在一起作一比较,虽有区别,但很多地方是互通的。人性恶是他们学说立论的共同基础;礼有强制与自主的一面,同样约亦有类似的性质,因此礼约之治事理不二;而礼约并举是法制文化社会之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