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 《厦门的兴起》(Trade and Society: The Amoy Network on the China Coast 1683—1735),[新加坡]吴振强著,新加坡大学出版社1983年初版,318页。 本书以作者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完成的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而成,作者的导师王赓武教授为该书写了序言。本书正文除了《导言》和《结语》外,分为《1600—1800年的闽南农村》、《厦门的兴起》、《沿海贸易网络》、《商人》和《社会政治环境》五章。正文之后有五个附表,以及“参考文献”,“内容索引”等。  相似文献   

2.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经济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武装全世界无产阶级,引导他们向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胜利的冲击。《资本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自从资本家和劳动者在地球上出现以来,没有一本书对于劳动者,比当前我们这部书,来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是指什么?对此,经济学界存在种种不同的意见。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而且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4.
早在1979年,我们在《经济学》中译本序言中已经指出:由于《经济学》所宣扬的新古典学派综合无法解释和医治资本主义的“滞胀”问题,它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从而,西方其它学派也对它施加日益严厉的批判,以便夺取它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眼里 ,“经济人”不是历史的产物 ,而是历史的起点 ,进而把“经济人”假设看成是超越历史的永恒命题。对此 ,我们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此后一直耕耘在经济学领域的陈孝兵研究员以“经济人”研究为主攻方向 ,收获颇丰。《现代“经济人”批判》一书 (山西经济出版社 2 0 0 5年 1月出版 ,以下简称《批判》)就是他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该书体系完整 ,不乏卓识新见。通观全书 ,述理晓畅 ,学术思辩力强 ,主要体现了这…  相似文献   

6.
在众说纷纭的国家观中,黑格尔以其独特、高度抽象、思辨的国家观在政治思想史中占有突出地位.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建立了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大师,黑格尔把他的国家与法的思想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法哲学原理 》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他的法哲学观点.按照黑格尔自己的说法,"这本书是以国家学为内容的……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 因此,我们可以把《法哲学原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看成是他的国家概念从头到尾逐步展开的发展过程.依托此书研究国家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从国家形成观,政权观维度对入手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围绕着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词,展开了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古典文献当中是最重要的文献。学习研究《资本论》对于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我们学习研究这本书又各有特殊的意义。在今天我们中国学习这部著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资本论》这本书实在太重要了,内容也太丰富了。即使前人对这本书已经作了许多研究,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好好研究过。我们不能为研究《资本论》而研究《资本论》,我们得联系当前的实际,用《资本论》作为研究新问题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这就为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9,(4):42-42
议案提出者:洛阳市人民政府案由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文明史5000多年,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都,洛阳的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文化遗存丰厚灿烂。其中,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在我国大遗址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9月7日,中哈两国签订了《中哈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中哈政治互信、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表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打造这条我国深度开放的陆上大通道,对我们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立足国家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区域定位与桥头堡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应约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一本书的首发式。这本书叫《毛泽东兵法与企业竞争艺术》,由石玉亮主编。这本书的出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用毛泽东兵法指导企业竞争。 我国古代的兵书很多,有《孙子兵法》、《六韬》、《司马法》、《吴太公三略》、《尉缭子》等,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家,很重视用这些书的原则,指导市场竞争,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大陆桥视野》2014,(13):9-9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后,各省、市积极响应,纷纷提出自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定位。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重庆以“渝新欧”班列率先正常开通声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连云港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称自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甚至东北的黑龙江依托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也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1844年底,德国思想界发生了一件重要的学术事件,这就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发表。①我在讨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已经提到恩格斯与马克思有涉这本书的一段讨论。②可是,这本书究竟写了一些什么?它对马克思的哲学发展是否发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始终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依我现在的研究结果,施蒂纳的这本书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它第一次全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在一定的意义上,施蒂纳也是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消解形而上学“类哲学”的人。固然这本书混杂着非常多谬误和狂想,特别是在自身理论逻辑的立论上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它在当代思想史逻辑的批判尺度中还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特别是我认为,这本书对于马克思彻底摆脱人本主义类哲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革命,有着直接的负促动影响。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用十分之七的篇幅用来反驳这本书,就可想它的反面地位。对此,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乡镇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过去10年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中的这一重要页章,经过理论家们的深入分析,现在又反映在一部新的学术著作当中,这就是林青松和威廉·伯德主编的《中国农村工业:结构、发展与改革》一书。读罢本书,萦绕脑际的一个“概念”就是:这是一份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作者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个案研究,对有关中国乡镇企业的历史、现状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作了详尽而全面的分析,它不仅是一项新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1卷第1篇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关于这两者的关系,他除了指出“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外,还指出“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内容,这里只略略提到。”正是后一提示,使我不时研读在《资本论》中只略为提到、或不曾提到,而在《批判》中不仅详细阐述、而且在我看来十分精辟的论点。现在提出来的就是马克思关于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币(包括银币,即以贵金属为材料的货币)流通规律的颠倒的论  相似文献   

17.
应如何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生产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序言中说,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其中的“生产方式”的真义,至今仍存在歧见。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主义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这样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相符合,与《资本论》的叙述方法相契合,与《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中的有关术语的真义相一致,也与《资本论》第一卷内容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论《资本论》的对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特别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对象的长期争论中,对《资本论》的对象问题也有不同看法。而且前者往往是由后者引起来的。例如,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各种不同理解,就往往引起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上的分歧。因此,《资本论》的对象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已故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pieroSraffa,1898—1983)是当代国际经济学界一位具有独特治学风格的理论家,除编辑十卷本的《李嘉图著作与通信集》外,他一生写成的唯一专著就是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这本书花费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的价格理论主要表现在这部著作中。这本书连同序言和附录一起不到百页,字数不到七万,但被誉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无论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齐亮 《资本市场》2004,(11):93-95
<正>刚刚看到《泥鸽靶》这本书的时候,就在猜测,“泥鸽靶”究竟是什么涵义,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又为什么要以“泥鸽靶”作为题目。看过之后,我感到以“泥鸽靶”为题目,用以表达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的确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