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向并购又称水平并购,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相同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也是并购史上出现最早的形式。在1895年-1904年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中.横向并购作为主流并购形式,催生了很多像美孚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这样的行业“龙头”,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促使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持续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仍以横向并购为主.大量案例是上个世纪第一次企业并购的再现。与以“小并小”为特征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不同,当前的并购以“强并强”为特征,且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这种全方位的企业并购使许多行业形成新的“寡头经济”。主流并购形式经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后又皈依于横向并购,这一历史轮回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弱势中,中国企业如何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5,(10):84-86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以小吃大”,或者是弱势地区的企业试图快速实现全球化而并购强势地区的企业。在并购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弱势并购”,它在风险上比”强势并购“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学说把企业视作一个耗散系统,为研究企业并购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并购的机理,认为并购是企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涨落”,是企业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演变的过程,认为只有对并购后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有益“涨落”和“突变”,才能使并购后的企业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结绝性矛盾日益突出。“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成千上万企业都有产权重绢并购的需求。如何实现企业重组并购,进而搞活整个国民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到的一道难题。而美国企业并购,特别是第5次并购浪潮的一些做法,对我国国企改革有很大启示。美国第5次并购浪潮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国际惯例,企业扩大生存“空间”育“两步棋”可供选择,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个是通过资本市场寻求企业重组的扩张,其中最主要方式就是并购,后者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资源重新配置。美国…  相似文献   

5.
刘红霞  赵连 《人力资源》2005,(11):14-15
并购与裁员,在企业结构重组过程中密不可分,常常如影随形。然而,不少企业并购之后不是当机立断,迅速裁减冗员,而是浅斟低唱“心太软”,在裁员动作上延迟不决。结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导致麻烦多多.影响了并购的效果。其实,真正成功的并购者在这时绝不会“心太软”,而是——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大洋彼岸高达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并购交易额及惊心动魄的并购与反并购战,我国自1993年“宝延事件”和“中策现象”发生以来,并购事件开始接连出现,至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浪潮。波士顿顾问公司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企业的并购额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企业并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单玉玲 《会计之友》2007,(6Z):52-52
换股并购,即指收购企业通过增发本公司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收购目的的一种并购方式。这种并购方式更多适用于“友好兼并”(这种“友好”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并购双方的企业管理层的)。本文就这一并购方式的会计核算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萍 《财会通讯》2007,(1):76-77
一、并购前进行可行性研究 (一)搞好企业自身定位。企业要想成功实施并购,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一方面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组织结构、管理层次的素质、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还应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在搞好自身定位的同时要明确收购兼并目标,如确定是要在同一地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将同一特色产品向其他地区扩展,还是要获取资源或产品的互补等。成功的收购与兼并交易往往始于以上明确的“工业逻辑”。有研究表明,60年代西方许多收购与兼并交易就是因为上述工业逻辑不明确而失败的。因为若收购与兼并目标不明确,往往会引起企业内外员工的质疑,资金来源也难有保障,从而导致并购失败。  相似文献   

9.
凌平 《经营者》2006,(14):4-4
或“嫁”或“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了并购主角。  相似文献   

10.
陈英 《财会月刊》2005,(6):71-71
我们对于协同效应的基本认识就是“2+2=5”.但取得“5”这一效应的机会及难度有多大却并不明确,这不能不算是并购研究的一大缺憾。由“并购净现值=协同效应-并购溢价”这一公式就知道,要在并购中创造价值,必须使取得的协同效应弥补支付的溢价,溢价支付得越多,需要取得的协同效应就越大。其实,股东完全可以自己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而不必支付溢价,但为什么要由企业支付大笔溢价实施并购呢?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5,(12):86-87
面对世界的不安,面对西方的反弹,人们不禁问:在西方强势市场面前.中国企业能否逆风实现“弱势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天时”何时才到?同时我们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12.
赵晓 《中外管理》2009,(10):18-18
一定要走出去。但是这个市场吗?是这家企业吗?是这种方式吗?是现在吗?已然的“现在”是否已明了?必然的“以后”该如何筹划?  相似文献   

13.
在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包括资金管理、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两章内容,其中“企业并购”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考核重点主要包括企业并购决策的基本原则、目标公司价值衡量的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与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筹资成本与结构相联系。考题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案例分析是综合运用财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舒萍 《山东审计》2001,(1):23-24
杠杆(Leveraged)在财务上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与股本的比率。所谓杠杆收购(LBO),是在发达资本市场上,由一批投资者通过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从而购得目标企业大部份股权或资产的行为。所以,杠杆收购实质上是借债买下企业的行为,通常收购者是有一成本钱,其余九成由投资银行代收购者发行垃圾债券和向商业银行贷款筹集(称“自备一成,贷款九成”)。如果杠杆收购是由目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则称之为“管理层收购”(MBO),如果由管理层、职工共同发动,则称之为“经理职工收购”(MEBO),如果管理人员只从整个企业买下某个…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的“五事”与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读了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感触颇深。尤其发现孙子提到的“五事”对中国企业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于是有感而发,谈点自己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吉 《经营者》2006,(8):107-107
传统的商业逻辑总是有一些美丽的谎言。说多了,它容易成真。例如,人们相信公司上市是能赚钱的,并且很自然地拿出新浪、网易、以及最近的百度,用来证明“要是不能赚钱,千辛万苦上市图什么呢?”又如。认为企业并购会是一个不错的“借鸡生蛋”的资本运作的手法。把别人没上市的企业便宜地买过来,然后在股市或其他资本市场上,再高价卖出去。可问题是别人没欠你什么,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企业如此作贱卖给你呢?  相似文献   

17.
朱爱丽 《会计之友》2007,(5Z):61-62
春都集团作为我国肉食品加工行业著名的企业集团,创造了奇迹般的业绩,然而其盲目并购带来了惨痛的后果。“春都”并购带给了并购企业深刻的启示,即:并购企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防范企业并购风险。  相似文献   

18.
试析规模经济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众多境外企业的“入侵”和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普遍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经营者将“做强做大”作为迎接剧烈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强”、“大”有别,盲目做大并不一定能造就一个真正竞争力强的企业。本文从分析美国世界通讯公司申请破产案入手,对企业盲目求大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根据英国贸工部有关资料分析了企业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规模适当的企业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当承认,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给中资企业大手笔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似乎“过了这一村就没有下一店”。然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海外企业在解决了燃眉之急,渡过难关之后,显然是要“过了这一村再说下一店”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跨国并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目前已成了国际媒体热门话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无可厚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心急不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宏观层面的动因,有企业层面的动因,也有技术层面的动因,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就此展开议论,主要论述一下中国企业到美国跨国并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