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越 《中关村》2015,(4):60-61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建设好高科技产业园区服务体系,还应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其实帮助入园企业成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成功。"2000年,在北京北部的一片人烟稀少的菜地上,独具现代气息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拔地而起。如今转眼已过15年,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是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高端专业园区及享誉世界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作为国内生物技术高端研发创新能力最强的专业化园区,以及中关村国家  相似文献   

2.
管炜 《中关村》2016,(4):32
中关村示范区将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发挥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双创"热潮在全国兴起,其中重要的一个载体是科技园区。2016年2月26日,中关村示范区的园区工作会暨"双创"经验交流会议召开。各个园区和代表性企业的经验交流让大家对"双创"丰富的内涵加深了认识。据悉,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和动力转  相似文献   

3.
程桔华 《中关村》2015,(1):66-67
经开电商和传统电商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一个园区社区电商平台,卖的是服务,其消费群体是入驻园区的900多家企业。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经开电商平台,也能更好地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循环。当全国各地园区开发运营商纷纷"走出去"的时候,北京经开的慎思笃行显得有点另类。很多同行都在大干快上跑马圈地,北京经开却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这是以退为进,还是固步自封?从开发理念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对于园区开发运营商而言,理念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内  相似文献   

4.
江川 《中关村》2014,(2):46-46
企业入驻园区孵化器,房租是全免的,但是园区孵化器必须是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壮大后,园区与企业一荣俱荣.反之,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秀英 《中关村》2004,(8):41-41
4月2日,印度软件界的"大师级"专家萨珠达斯·古博塔教授从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手中接过一张大红聘书,成为海淀区第一个软件发展方面的"区长首席专家顾问",这是区委区政府利用专家优势谋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也开创了海淀园使用外国专家的先河。海淀园的外事工作始于1988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园区逐步形成的国际化服务平台(政策平台、网络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建在为企业服务之中。这次印度专家海淀园的成功之行,就是基于园区与企业共建的海淀园国际化服务平台之上的。在90年代初期,海淀园的企业缺乏对海外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本地化…  相似文献   

6.
李维安 《中关村》2004,(10):30-30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集群观:企业集群、园区集群、城市集群。我们很多部门做了很多的调研显示,企业都愿意扎堆,扎堆就是想获得积聚和集群效应。我们中国企业园区、科技园区要上一个台阶,现在关键就要把原来的企业积聚起来扎堆干,要改善他们的企业集群,使他们基于市场细化,形成产业沟通的市场集群,而不能任由企业重复建设、产业雷同。紧接下来考虑就是园区的集群问题,所以新干线不管怎么评价,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周围,有18个园区,但是各个园区不能什么都办,也有边界范围。为什么?因为有一个认识就是园区是要计算成本的,不是无限制扩大下…  相似文献   

7.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47-49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的精髓应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尊重其基本法则,发挥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全球创新风潮风起云涌,制定符合规律的创新政策,积极扶持企业融入国际化的舞台,这对园区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程桔华 《中关村》2012,(12):34-36
在中央提出的"四化"基础上,再融入园区化。用园区化作为我们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抓手,用园区化作为我们信息化的冲击力的平台,用园区化作为我们城镇化的一个载体,用园区化作为我们吸纳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种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10,(7):76-77
首批企业签约出版创意产业园区 6月11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首批32家入驻企业签约仪式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举行。此次签约的32家企业,有6家数字网络出版企业和26家以传统出版为主的民营文化企业。这些出版企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逐渐成为传统出版以及数字两络出版等新兴出版领域的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将为入驻企业在出版体制改革、出版资源配置、新媒体发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并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江川 《中关村》2014,(2):40-41
在新形势下,信用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要素。中关村软件园率先探索出“信用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助力园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1.
张景安 《中关村》2014,(9):30-31
摆在园区面前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要通过建设智慧园区来实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态势,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科技园区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孵化和培育以技术创新为起点的中小企业集聚地科技园区,加快优化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集群,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文化,已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要承担这一使命,科技园区都在竞相建设智慧园区。我认为智慧园区除了一般的功能外还要做到超前服务,这是科技园区为了培育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所需要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鲍烨童 《中关村》2015,(1):88-90
未来,企业营销将通过小型聚会深入沟通来推广他们的企业和产品,而不是像以前办一个产品信息发布会。为加快实现企业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完善团队建设,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中小微企业在行业内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协会创业活动品牌活动,由中关村国大中小微企业成长促进会、北师大科技园、北师大留创园携手专家汇共同主办的题为"2014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分享会"于12月26日在大师咖啡举办。会员企业代表、园区企业代表、中关村企业负责人、社会团体代表、知名投资人共  相似文献   

13.
刘克峰 《中关村》2013,(10):70-72
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有65家企业使用信用评价报告,获得总额逾1.3亿元的融资。此外,借助信用园区建设,把园区信用叠加到企业信用上,帮助企业实现"信用倍增"效果,放大信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9,(7):76-77
海淀园正在积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扶助园区企业做优做强,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在机制体制等方面先试先行,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1+20”政策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淀区促进创新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办法》旨在为在海淀区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该办法通过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于自行举办或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品牌建设合作研究项目给予鼓励。鼓励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联盟、协会等机构建立常年的品牌形象展示大厅,并能够持续开展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成为园区、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中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80-81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得实惠、品牌回馈全社会’,这是海淀园一直坚守的信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国际化实训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2,(7):14-14
在中国共产党91华诞前夕,欣闻中关村海淀园500余科技企业人员入党。海淀园是全国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区域,现有1万多家创新型企业,绝大多数是新经济组织。近年来园区“科技精英”竞相入党的现象令人瞩目。据统计,2009年以来,园区企业申请入党人数新增4000多人;  相似文献   

17.
程桔华 《中关村》2013,(9):68-71
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中,万德智汇中心的特色是金融服务以及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企业服务理念。王珲希望以后一提起万德智汇中心,大家会想到这是一家为企业提供融资、综合管理等服务、助力企业成长的产业综合运营商。中国的产业园区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开展产业园运营,德国的产业园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13,(9):82
贵州省福泉经济开发区2013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收效明显,新增入园企业5家,收获意向性签约近20项,这些企业分别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总投资额超300亿元。作为贵州省三个千亿级特色园区之一的福泉经济开发区,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丰富优质的磷矿、铝矿、煤矿等矿种)和交通区位优势。进入2013年以来,园区  相似文献   

19.
彭湘 《中关村》2008,(11):50-53
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是唯一坐落于二环路之内的科技园区,也是中关村成立时间最短、规划面积最小的园区。自2006年底开园至今,雍和园坚持“以文化为内涵,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发挥园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大型企业总部和智力密集型企业,初步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20.
吴炜 《中关村》2014,(1):32-33
传统国企转型办园区、以园区聚集产业、并以产业聚集带动企业跨越发展的”新元经验”,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手段统筹科技资源、加快产业化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