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编读     
《浙商》2012,(24):24-25
光伏企业适合大举引进工业机器人 我们公司正大举引进工业机器人。我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可以替代5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一年的工资就可以抵消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我们光伏产业今年整体形势不好,订单有时候多有时候见如果我们公司养几百名员工,订单少的时候放假也不能放,要支付不低的成本、,而现在,我们一台机器只需要2名员工,订单少的时候就可以放假。  相似文献   

2.
罗东 《销售与管理》2008,(6):98-101
在闹得沸沸腾腾的微软并购雅虎一案中,尽管微软最终没有成功并购雅虎,但是有分析师表示,即使雅虎接受了微软的提案,二者的并购融合之路也依然漫长,原因就是文化隔阂造成的门槛:“雅虎的员工一般穿紫色T恤和牛仔裤上班,而微软员工则穿正装衬衫和卡其裤子。”  相似文献   

3.
《WTO经济导刊》2012,(6):42-42
关于微软:微软公司创建于1975年,是世界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发挥最大潜力。1992年,微软在中国北京设立了首个代表处,随着公司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如今微软在华的员工总数超过3000多人,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20来年,微软在中国不断发展,一如既往地履行其“扎根中国,致力于与本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承诺,持续不断地履行其企业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如是总结微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秘诀。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微软对研究的重视。微软有3万多正式员工,一半多是做软件开发的,另一万人做营销,其他几千人分布在各管理职能部门和法律部门。走进微软  相似文献   

5.
网志,中文又叫博客日志,一度是文学青年们的聚集地,但现在IBH、微软、SUN等大公司开始抢搭这趟快车。这些公司把网志作为一种产品推广和品牌监控的工具,同时它们也发现,网志可以被很好地用于内部的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6.
郭亮  薛莲 《商场现代化》2005,(35):267-268
"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如是总结微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秘.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微软对研究的重视.微软有3万多正式员工,一半多是做软件开发的,另一万人做营销,其他几千人分布在各管理职能部门和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7.
刘然 《商界领袖》2003,(12):90-91
股票期权曾经是硅谷近乎神奇的货币,为思科系统和Sun电子计算机公司之类的公司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高科技公司无需向员工支付多少现金,因为股票期权与公司的股价挂钩,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8.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1):9-9
有些经销商由于担心培训需要支付费用,所以,便忽视了对内部人员加强培训这方面的建设。其实,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务人员不经过专门的系统培训,对于其提升市场业绩是弊多利少的。训练有素的业务人员能够增加的销售业绩.要比对其培训花费的成本更大。我们公司就经常利用员工培训,充分调动团队集体创造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东百威商贸有限公司 王彬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球拥有众多成功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用户的追捧是因为所具有的特殊企业文化。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令外人很难理解的文化内容,比如Facebook员工工作时间抽大麻提神、谷歌的“死亡福利”以及英特尔的员工蹦极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巨头们都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微软将比尔·盖茨办公室作为“灵感地”
  微软将比尔·盖茨之前的办公室打造成一个“车库”,能想象到的高科技玩具应有尽有。员工可以在这里完成他们有趣的科技项目。微软每年举办两次“科学集市”,全公司上下包括高级副总裁在内都会参加这一活动,赢家可以点燃名为“圣奥瑟姆山”的自制火山。  相似文献   

10.
李雪 《致富时代》2010,(1):68-68
“软裁员”,即企业采取的变相裁员的方式,以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等方式,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使得公司既达到裁员目的,又能避开法律约束,或者不需支付员工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软裁员的员工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目前日益突出,需要得到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股权激励的常见模式,主要有延期支付计划、期股、虚拟股票、员工持股计划、对下属公司股权激励计划、MBO、高管持有发起人股份或非流通股等模式。由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成本与公司效益有密切联系,因此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时需要基于上市公司类型和发展阶段,根据股权激励模式成本,选择具有操作上的可行的并且比较能发挥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模式,以使得股权激励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股权激励的常见模式,主要有延期支付计划、期股、虚拟股票、员工持股计划、对下属公司股权激励计划、MBO、高管持有发起人股份或非流通股等模式.由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成本与公司效益有密切联系,因此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时需要基于上市公司类型和发展阶段,根据股权激励模式成本,选择具有操作上的可行的并且比较能发挥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模式,以使得股权激励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一般是一年四次的季度股利,每次宣告的股利分为季度的常规股利和特别股利。常规股利尽量保持不变,而特别股利的派发则视公司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状况而定,不定期也不可预期。如前不久微软发布公告将季度常规股利加倍,同时派发一次性每股3元的特别股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方式相对单一,研究美国公司股利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鲍尔默印象     
25年前,微软的目标是“让每个家庭的每个桌面都有一台电脑”,这个目标让微软从一个弱小的公司成长为软件巨人。3年前,微软又将目标修改为“用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的能力”。今年6月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给微软全体员工的内部电子邮件中提出了新使命——让全世界人民和企业都发挥出全部潜能。  相似文献   

15.
利益的博弈     
邹震 《电子商务》2004,5(5):22-23
微软公司CEO巴尔默松了一口气。2004年4月2日,之前一直是比尔·盖茨及微软公司最激烈的批评者的SUN公司掌门麦克尼利同意抛弃所有的抱怨,与老对手和好。微软和SUN两家公司宣布,它们将和解所有的反垄断和专利起诉,条件是财大气粗的微软公司向SUN公司支付近20亿美元的罚款和专利许可费。对于这个戏剧性的转变,外界众说纷纭,有人坚持认为这是对微软和SUN结成了“邪恶联盟”,其用意是对抗IBM和Linux;同时,也有人认为SUN与微软和解是为用户考虑,并非是反对Linux。深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原因虽然看起来存在差异,但起到的目的却并…  相似文献   

16.
许文静 《北方经贸》2014,(12):252-253
微软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世人来说,无不赞叹其绝,其妙。微软的管理是无人能及的,微软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有很多,作为微软的员工,你会感到无上光荣,但你也会为这份光荣而肩负重任,压力倍增;在这里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创新与智慧成正比,你可以不是搞电脑专业的,但你必须是聪明的;微软给你一个特殊的平台,你可以有选择的上岗,有自由地换岗;但是你必须要达到应有的职位要求。微软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注重人性和潜力的开发,[4]比如微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这就代表着微软对员工的尊重及其善于给员工独立的发展空间。微软讲究速度与激情,每个新的成员都会被迅速的放在相应的位置并且马上随之运转起来,你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微软给予软件开发人员许多特权,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关注,不为别的,只想把无限的潜力兑换成无限的利益;微软的员工持有微软的股份,他们不是在为老板赚钱,而是为自己赚钱,因为微软的绩效制度规定员工每年的绩效越高,便可获得微软更多的股份,微软在为人才投资而又不冒风险;员工与企业共赢。这些都是微软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结果。下面文章将侧重探讨分析微软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一般是一年四次的季度股利,每次宣告的股利分为季度的常规股利和特别股利。常规股利尽量保持不变,而特别股利的派发则视公司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状况而定,不定期也不可预期。如前不久微软发布公告将季度常规股利加倍,同时派发一次性每股3元的特别股利。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斯坦福商学院人力资源教授奥瑞利说:联合航空的员工只是在财务上成了公司主人。而没有在心理上成为主人。员工并没有真正关心公司的命运。破产的不是员工持股计划,而是公司紧张的劳资关系及高成本运营作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一直以盗版最大受害者形象出现的美国软件巨人微软公司,这一次尴尬地成为了盗版者。4月8日,随着美国罗德岛州联邦法院首席法官William.ESmith的一锤定音,一桩长达6年的侵权诉讼告一段落:微软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使用了新加坡Uniloc公司的反盗版专利技术,微软应当向原告支付3.88亿美元的赔偿。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严谨,否则就有可能使企业在与员工的纠纷中处于被动的地位。2003年3月20日,北京某公司解聘了员工李某。因为解除劳动合同是该公司的单方行为,李某要求该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协商无果,李某将该公司告到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该公司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2400元。仲裁庭上,该公司就单方提前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该不该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问题进行了答辩。该公司认为,解聘李某有三个原因:首先,李某经常违反考勤制度。2003年3月1日至20日,李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