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不同性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作为生产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率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各性质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不同的,有的处于生产前沿面,有的则偏差很远。  相似文献   

2.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研究我国各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要素.基于此,本文运用 DEA 法分析我国各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程度,并构建创新效率与影响要素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除了创新投入要素较大程度影响技术创新效率外,制度结构效率是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改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相似文献   

4.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江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近年来,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国内先进省份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组织及人力、经费投入、新产品研发及销售、发明专利拥有数、创新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为此,应尽快建立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有选择地走合作技术创新之路,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产出"的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采取密切值法对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更直接;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内部R&D、技术引进和购买的大力投入是其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科技机构覆盖面不足、引进-消化吸收比例不当使得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暂时落后于浙江和上海。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出发,构建切合其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CR及BCC模型,以丰台科技园区37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三个角度分别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工业企业技术活动中,已经成为突破环境和资源约束、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将能源消耗量、三废排放量等纳入研究框架,运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13—2018年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省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趋势逐渐缩小;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式空间分布格局,与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持上升的趋势相比,中西部效率水平不仅存在绝对水平明显偏低的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了增长幅度的差异;成果转化期的效率值低于科技研发的效率值,纯技术效率水平过低是造成两阶段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均大于1,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M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主要归结于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TC)指数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ML指数则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迎星  李昊  李鹏 《技术经济》2015,34(5):5-12
将技术创新分为两个阶段——投入转化阶段和转化产出阶段,运用DEA两阶段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8—2012年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5个细分行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如下:在技术创新的第一阶段,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入转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但这种趋势在减弱;在技术创新的第二阶段,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化产出效率呈下降趋势,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之共同发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及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水平很低,普通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省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对策,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基于全面创新理论,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属性和特点出发,构建了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综合评价结果完全基于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二次差异驱动原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不同评价对象间的差异。使用该方法计算了1996—2010年我国33个工业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经费投入产出率,并据此进行排序。然后,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活动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比两阶段的客观评价值,将我国33个工业行业划分为7大类,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综合效率较低,仅十分之一的集群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区间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对于DEA无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总数、创新服务机构数、上缴税费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调节资源配置比例、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东风 《技术经济》2006,25(5):89-91
中小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着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谈谈自己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错误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视角,使用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城市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在中国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大于其正外部性。(3)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会显著提高。无论是OLS回归模型还是空间计量模型,文章的结论均具有稳健性,因此新型城镇化效率的提高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单评述有关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定量方法。并且以重庆市2007年工业企业创新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收益三个方面对重庆市23个区县的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投入产出相对无效的决策单元分析其无效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排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茜  秦富 《技术经济》2009,28(3):53-57
利用DEA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4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对其投入冗余程度进行差值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在生产效率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处于依靠规模扩张的量的增长阶段,技术因素对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这表明,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必须依靠技术,提高技术因素对企业生产效率改善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石峰 《技术经济》2010,29(5):42-47
基于2003—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以及DEA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并检验了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东中西部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我国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冗余严重,表现为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比例失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开发、利用好中小企业科技人才,把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点。当前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中存在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高级技工创新能力边缘化等问题。企业应主动出击,全方位选拔人才,为科技人才的创新提供服务,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