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国内一些学者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文献,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广东省21个市1991~2008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1~2008年间,广东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有所增长,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近几年有所提高.广东各地区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均衡的情况,珠江三角洲地区较好,其他地区较次.论文在结尾部分提出几个方面建议,以促进广东省各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樊兰 《经济论坛》2011,(1):83-86
本文回顾了国内一些学者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文献,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广东省21个市1991~2008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1~2008年间,广东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有所增长,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近几年有所提高。广东各地区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均衡的情况,珠江三角洲地区较好,其他地区较次。论文在结尾部分提出几个方面建议,以促进广东省各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 Malmquist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2个市州2001-2010年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情况,并对湖北省整体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北省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水平变动引起的。12个地区中,资本投入综合技术效率波动上升,城市圈外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高于城市圈内城市。各地区效率得分存在较大差异。逐步提高纯技术效率、实现资本投入规模最优化,是提高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DDF)模型,采用序列DEA方法测度和比较了广东省21市的工业在2011—2020年间不同节能减排情景的潜在产出变化,探索出广东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情景。结果显示:对大部分地区工业而言,节能减排初始阶段会造成较大的潜在产出净损失,但最终会逐步实现潜在产出净增长;特别地,节能减排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其它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小。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然技术效率在后期也发挥出作用,这些结果反映出各地区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DDF)模型,采用序列DEA方法测度和比较了广东省21市的工业在2011-2020年间不同节能减排情景的潜在产出变化,探索出广东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情景.结果显示:对大部分地区工业而言,节能减排初始阶段会造成较大的潜在产出净损失,但最终会逐步实现潜在产出净增长;特别地,节能减排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其它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小.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然技术效率在后期也发挥出作用,这些结果反映出各地区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能源效率指标进行分解,考察了1986—2010年间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分别是技术进步、投入替代变化与效率改善。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投入替代。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密切关系;(2)尽管地区间"能源效率缺口"绝对量在逐年扩大,但表现出一定的追赶与收敛趋势。能源效率的地区结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3)在能源效率变化的三个分解项中,投入替代变化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能源效率差异的首要因素。以上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及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而且将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全要素框架下的总能源效率分为经济型能源效率和环境型能源效率,并在经济与环境并重的前提下对DEA模型进行了设定,计算了2005—2011年期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能源效率及两类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在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后,样本省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环境保护的低效率使得中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明显小于西部地区;河北、山东、四川和山西4省的节能潜力最大,4省的节能减排量合计占中国总节能减排量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并将其分解,再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少数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各地区每年全要素碳生产率不稳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2%,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2%,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明珠  易婷婷 《经济地理》2012,32(10):158-164
采用DEA方法,以广东省21市为研究对象,从《广东旅游年鉴》中选取相关指标,利用2008—2010年旅游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的差异。研究发现,广东省城市旅游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高;各市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总效率和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差距较小,且各类效率的差距均有缩小的趋势。其次,近40%的城市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这些城市多位于珠三角地区。最后,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增速,可以将城市划分为草根型、新秀型、明星型和贵族型四类。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和规律,对旅游资源要素的投入规模和各项技术的利用水平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陕西省各地市1990~2007年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TEP)及其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陕西省卫平平均增长率为67%,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子,2001年之后全省TEP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同。各地市TEP年均增长率差异显著,由高到底依次是铜川、渭南、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延安、榆林、商洛。各个地市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的地市,其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21个地市作为空间样本区域,设计与建立区域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与政策指导矩阵(DPM)方法,构建了面向广东省的旅游政策指导矩阵,总结和归纳广东省内各地市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①广深两地处于强势领先地位,采取稳定发展城市旅游战略;②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四市采取密切关注发展战略,争取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③肇庆、汕头等地市努力协调地方旅游产业要素,选择合理配置产业链的战略;④清远、云浮、梅州等地市宜因地制宜,采取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区能源效率(EE)的现状是中国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战略目标的重要的科学前提和保证。使用一种单要素方法和三种全要素方法对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表明:(1)全要素方法在揭示一个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对其能效的影响方面有着传统的单要素方法替代不了的优势。(2)即使以国内的先进能效水平做参照,中国的总体能效水平也还很低。如果各地区可以达到上海等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中国大约可以节约30%左右的能源消耗。(3)东西部之间巨大的能效差距表明了在现阶段实现地区间节能合作、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在东西部之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实际上形成提高节能减排效率的倒逼机制,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全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并对比两种情形下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利用Tobit模型计算了环境规制对全国和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会使全要素能源效率值降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经历了波动和下降两个阶段,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和收敛性存在差异;(2)经济结构和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但影响效果存在区域差异;(3)环境规制相关变量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其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分为四类(需要加大投入的指标、需要区域差异化的指标、需要完善和优化的指标以及需要审慎选择的指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测算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吉林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测算2019年吉林省9个地市卫生资源配置横向静态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2014—2019年吉林省卫生资源配置纵向动态效率。结果 2019年吉林省仅有2个地区实现DEA有效,7个地区DEA无效,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81;2个地区规模报酬不变,3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增,4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动态效率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9年吉林省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值为0.995,整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技术变动影响。结论 吉林省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探索稳定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控制或扩大卫生资源投入总量,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陕西省各地市1990~2007年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事(TFP)及其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陕西省TFP平均增长率为6.7%,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子,2001年之后全省TFP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同.各地市TFP年均增长率差异显著,由高到底依次是铜川、渭南、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延安、榆林、商洛.各个地市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的地市,其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为沿线省份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务之急要紧抓机遇,提高能源效率。基于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2004—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能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技术效率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技术变动指数均大于1,呈上升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趋势与技术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表明技术进步推动能源效率持续提升;推动或约束各省份能源效率提升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最后,为提升沿线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经济》2014,(8):76-85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煤炭非效率导致,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石油非效率造成;整体上煤炭非效率对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在样本期内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存在着较大的地区间差异;考察期内除西部地区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外,东、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2)影响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增加值地区占比、农业科技研发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要素投入规模、财政政策则阻碍了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中国2001—2019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方法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回归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碳交易政策对试点省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约为0.50,有14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有16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试点省域的效率均值由2001年的0.75提升至2019年的1.05。(2)碳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京、重庆和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是碳交易政策对天津和广东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不显著,对湖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3)碳交易政策主要作用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北京、重庆、上海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对北京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