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首先测算了2002年、2007年及2012年陕西省工业品隐含碳排放量情况。结果发现,3个年份陕西省隐含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且呈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排名前5位的部门由高到低分别为石油化工业、煤石油开采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随后,分析了2002年、2007年及2012年陕西省工业品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结果表明,在国际贸易方面,上述3个年份陕西省均为隐含碳排放净出口方,说明陕西省为其它国家承担了能源环境负荷;在国内贸易方面,陕西省2002年和2007年为隐含碳排放的净调入方,而2012年变为净调出方,这主要是因为陕西省调出产品增幅较大造成的;在总贸易方面,陕西省隐含碳流动方向与国内贸易相同,这是由于陕西内贸规模远远大于其外贸规模。目前来看,较大的隐含碳流出虽然有利于陕西省经济增长,但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不容忽视。因此,陕西省需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贸易结构低碳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首先测算了2002年、2007年及2012年陕西省工业品隐含碳排放量情况。结果发现,3个年份陕西省隐含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且呈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排名前5位的部门由高到低分别为石油化工业、煤石油开采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随后,分析了2002年、2007年及2012年陕西省工业品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结果表明,在国际贸易方面,上述3个年份陕西省均为隐含碳排放净出口方,说明陕西省为其它国家承担了能源环境负荷;在国内贸易方面,陕西省2002年和2007年为隐含碳排放的净调入方,而2012年变为净调出方,这主要是因为陕西省调出产品增幅较大造成的;在总贸易方面,陕西省隐含碳流动方向与国内贸易相同,这是由于陕西内贸规模远远大于其外贸规模。目前来看,较大的隐含碳流出虽然有利于陕西省经济增长,但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不容忽视。因此,陕西省需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贸易结构低碳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对进出口贸易隐含碳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尚缺乏从定量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算法和中国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与外贸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对各部门完全碳排放强度与外贸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外贸隐含碳失衡度和外贸结构调整的节碳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2007年相比,中国2012年各部门的进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显著变小,大部分部门进口贸易完全碳排放强度要大于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出口贸易输出与进口贸易输入的隐含碳规模呈现动态上升与部门集中度高的特点,而外贸中的隐含碳净输出量则表现为规模下降与部门差别大的特点;总体来看,调整中国外贸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我国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的净输出量。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应加强减排创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上控制碳排放,同时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降低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输出量,此外征收碳税也可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 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菲  李娟 《经济经纬》2012,(4):61-65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隐含碳转移,如何推进省际经济均衡发展,探讨隐含碳省际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省份间隐含碳权定价成为关键。基于此,首先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各省份的二氧化碳净转移量。其次运用成本重置法构建碳权定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估算地区调整系数,测得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结合各省份净转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提出区域内的补偿标准方法。最后,以泛长三角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是隐含碳的净输出省份,山东、湖北是隐含碳的净输入省份,江西、安徽由隐含碳输入省份变为输出省份。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吨,说明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2)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其中规模效应是2002—2007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是2007—2010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3)两阶段我国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强度效应均为负,说明无论是我国还是境外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在进步;(4)两阶段出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均高于进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说明我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要快于境外技术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BTIO模型,基于WIOD提供的相关数据,测算并比较1995~2011年中日和中印贸易中CO2、NOX、SOX的隐含排放量,分别从整体和分行业贸易层面考察不同双边贸易环境效应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中日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净污染转移以及环境贸易条件均大于中印贸易;中日贸易隐含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且主要为重工业,而中印贸易则相对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中国双边贸易的环境贸易条件趋于改善,出口产品含污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WTO框架外寻求更具针对性的双边贸易和合作,将是中国未来协调贸易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进出口贸易中CO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贸易协定规则文本,测度不同国家对之间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并结合2000—2018年64个国家矩阵50个细分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数据,实证探究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国家间绿色技术合作、国家内部环境治理能力和碳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种类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与碳排放相关度较高的条款、贸易联系紧密度较高的国家组合、蕴含在出口产品中的国外碳排放,在提升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时对贸易隐含碳的削减效果更强;贸易协定环境条款深度提升对减少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碳排放密集度行业贸易隐含碳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耗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误差修正技术对我国1997-2007年能源消费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997-2000年,存在能源密集型产品净进口和煤炭消费间双向因果关系;2001-2007年,存在煤炭消费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间双向因果关系.此结果反映出我国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对能源投入的依赖性,同时说明外国需求拉动可能是加剧我国近年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静  刘友金 《当代财经》2012,(5):94-105
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包括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7年-2009年中美贸易中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得出如下结论:中美贸易中中国大部分行业污染贸易条件均大于1,且呈不断恶化趋势;出口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的产业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越小,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污染品并无必然联系;美国对华FDI转移并未引起美国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而全球FDI向华转移使得"污染天堂"理论在华成立;中国出口CO2排放速度低于其出口速度,单位出口的CO2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改变中国污染顺差国的地位,中国需加强对美国污染品的进口,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加快对价值链高端清洁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外贸出口与能源消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1997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中隐含碳总量,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上升的主导因素,这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作为"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生产、加工环节;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对隐含碳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行业的调整是从某些行业价值链的底端跳到另一些行业的底端,而并非价值链上纵向延伸,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特点并未改变;凭借技术引进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有作用,但不很明显,且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大省浙江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2001—2017年浙江制造29个细分行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出口技术升级对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产品单位贸易利益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即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大幅度下降。出口技术升级、贸易开放显著地降低了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能源强度、人力资本、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等因素导致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长。交叉项检验表明,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显著降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外商直接投资、煤炭消耗占比、资本劳动占比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导致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张友国 《经济学》2010,9(3):1287-1310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987—2007年中国的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地区)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了六大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987-2007年中国的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地区)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了六大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谭娟  陈鸣 《经济学家》2015,(2):72-81
国际贸易隐含碳测算是调整能源消费与贸易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对中国与欧盟直接进出口以及中国从欧盟进口加工再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指数分解法(LMDI)对影响中国出口欧盟隐含碳总量的出口规模、出口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效率以及生产技术五类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995—2011年的数据测算表明,中国对欧贸易的进出口隐含碳总量跨期增幅明显,且出口远高于进口。在效应方面,能源结构、出口规模要素与隐含碳排放呈稳定的正相关,生产技术要素与之呈稳定的负相关。大幅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能源消费结构是降低中国对欧贸易隐含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转向低能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