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地区区域开发中的政策界限曹洪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大势所趋。对贫困地区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在于追求效率,而从宏观上讲扶贫体现的则是公平原则,因此,扶贫是一种非市场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经学会山区和贫困地区开发专业委员会1993年7月9组织召开了《市场经济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同志以及来自国务院开发办、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民政部、国家科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大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扶贫工作及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发言可归纳为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钟蔚祥,朱道聪,杨斌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性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中,面临着劳动力的大流通、大转移。包括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代鹏,周延明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渠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农业大县,总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00多元,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象...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不稳定。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文化教育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又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诸多因素制约,加上在具体操作中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引导不足,缺乏分析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使结构调整步伐总是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不适应”上:(一)计划经济的习惯势力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一些地方调整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传统的产品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现实的选择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可以非公有制经济占较大比重”。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如何处理好各种经济成份间的关系呢?首先,从公有制经济来看,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高度集权管理模式,集中生产要素帮助贫困地区兴办了一批国有企业,初步形成了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发展格局。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贫困地区要想维持这种格局是相当困难的;其一,十四大提出我国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把企业推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杨应龙,梁卫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是我国一贯的政策。十四大市场经济主体框架的构筑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以解决温饱问题为核心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更为扶贫开发开辟了广...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着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群众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致富,为下个世纪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扎实基础的艰巨任务。如何紧紧抓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增加效益的方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开发的经济格局,依托支柱产业开发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生产力,成为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的主导趋势、加快发展农村贫困地区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观念,调整思维,建立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就是要用信息通讯技术这个新的生产力来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这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思路。从现实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看,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思路可设想为: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增加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投资成功率。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生产力的转移一般是一个梯度推进的过程,即技术、产业在区域间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级转移,就一个地区而言则表现为该区域由低向高的发展趋势。这一规律要求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循序渐进,走阶梯型发展之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兴工致富"此路不通。我国十年来贫困地区办工业,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因此,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不可片面认为"无工不富",乱铺摊子,乱上项目,  相似文献   

12.
浅谈和田垦区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徐同生一、和田垦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田垦区属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三个农牧团场分别属于国家、兵团的重点扶贫单位,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影响垦区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一)规模小,布局分散。全局...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遵东 《农村经济》2006,(12):53-5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有五难,亟待有关部门重视。一、农业科技推广难。目前,乡、村两级对农业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工作制度、人员素质、宣传服务等严重滞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沈茂英编者按: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农产品商品率低,市场发育不完善,不少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在此情况下,发展农业产业化有一定难度。但农业产业化毕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向,作者对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前 ,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决战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尚未脱贫的农户大都集中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 ,脱贫难度大 ;二是已经脱贫的部分农户因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本手段 ,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把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与解决温饱结合起来 ,如何把建立贫困地区支柱产业 ,促进贫困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 ,是当前寻找扶贫攻坚新思路的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攻坚的新矛盾、新问题(一)贫困地区物质条件的逐渐弱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使扶贫攻坚难度增大。贫困地…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地区社会经济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新疆生态自然环境问题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户经济行为调控与贫困地区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居住地自然条件思劣生态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而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失为一条实现生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双重、生态农业发展与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矛盾性以及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缺乏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强化农户经济行为目标,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构筑适应贫困地区农村的金融支撑体系、创新土地产权制度,以优化农户经济行为,为实现贫困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科技和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贫困地区人民依靠科技开发当地资源,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科技进步可以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因此,拓宽贫困地区科技开发之路不仅是加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贫困地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最佳选择。(一)反贫困已成为我国90年代的攻坚战。单纯从经济实力上看,90年代我国已完全具备了消除贫困的条件。如在1994年我国的GDP就达到43800亿元,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基层供销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中尤以贫困地区的基层供销社为甚。目前,在约占基层社总数1/3的危困基层社中,位于贫困地区的基层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除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种种不适应外,贫瘠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农村经济,群众购买力的低下,也是造成贫困地区基层社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层社是供销社大厦的基石,基层社不能"脱贫",供销社的基础不稳。基层社是实践办社宗旨,实行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基层社本身危困则难以担当起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应该看到,贫困地区基层社的振兴,不仅关系到供销社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实现,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贫困地区基层社的振兴是农村整个脱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助农脱贫中实现自身的振兴,又是贫困地区供销社必须的一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