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纵横》2008,(8):3-1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长三角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三农”多样化金融需求变化趋势,以及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对业务创新和综合经营的有效需求;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模拟利率冲击(利差变动)对农村银行类机构赢利可持续性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利润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利差收入,实际利差对此类机构净利润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业务。可以预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率先在长三角地区把农村银行类机构办成金融百货公司、走综合经营之路,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既可满足“三农”多样化需求,又可大大提升农村银行类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韩明  姜洋 《中国金融》2012,(17):64-65
金融创新涵盖了对金融制度、机构、产品、市场结构等多方面创新,其中产品创新是核心内容。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实质是产品的竞争,产品优劣决定客户和市场,创新能力决定银行竞争力。尤其是在"十二五"中后期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快的背景下,银行业依靠增长红利、政策倾斜和利差保护的经营模式将会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思考之一:无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有序退出县域金融市场,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重新调整的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银行业务的萎缩,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的收益在银行利润中的比例越来越低,银行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为适应集约化经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迎接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经济发达地区和经营效益为发展取向,积极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尤其对业务规模小、发展潜力不大、资产质量差、经营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县级机构进行撤并.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及国内金融综合化试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日趋明显.银保业务作为银行进军综合经营市场的突破口,如何提升其竞争力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工商银行综合经营背景下的银保业务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该背景下提升工商银行基层行银保业务竞争力的建议及列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与金融均出现新的发展特点,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了更多挑战,最直接的表现是商业银行利差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影响了其成长的可持续性。论文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利差区间的要素与互联网融合后关系的分析,构建影响银行净利差要素的决定模型,推导得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化有利于化解信用风险、降低利率风险、降低资金经营成本、提升信贷扩张能力等结论,从而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利差区间,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在此模型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目标与对策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运营预警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经营运行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整体经营状况无法利用单一经营指标予以评判,必须通过一套"金融预警系统"进行确认,即利用"金融预警系统"综合判定农村金融机构的营运等级.基于这一研究动机,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金融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H省Z市农村信用社资料检验BP神经网络金融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如果检验结果良好,表明可以利用"金融预警系统"综合判定农村金融机构的营运等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1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研究得出:(1)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显著缩窄,分机构能显著降低五大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利差,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利差负向影响最显著;(2)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分机构能够显著增加四类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对5大国有银行影响最大;(3)使用系数乘积检验法验证了传递渠道“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利差缩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的存在,且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的直接效应占比为65.08%,以银行利差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占比为34.92%。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提高推动业务转型、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完善风险管理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可持续性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金融机构需对其拥有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中小银行的高效经营是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运用三阶段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主要的农村中小银行效率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并对其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银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质效.研究发现,农村中小银行的综合经营效率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内外部治理水平较低并制约了自身发展.此外,本文将作为"边际增量"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水平与长期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水平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效率分解来分析二者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农村中小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9.
欧阳川  伍艳 《时代金融》2013,(21):137-139
本文利用存贷利差反映利率波动,净利息收益率反映银行经营绩效,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文章在对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绩效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随之下降;当银行存贷利差每缩小(扩大)1%时,将带来商业银行的平均净利息收益率水平下降(扩大)6.78%。利率市场化将改变银行营业收入规模和结构,恶化银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0.
王延明  陈阳 《国际金融》2012,(11):34-36
近年来,随着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扩容带来的金融脱媒压力以及银行资本监管刚性约束等金融生态环境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寻求经营转型,从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向提高中间业务比重转变。与此同时,客户对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也日益增强,导致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响应客户需求、优化业务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由供给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整个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开展的一系列信贷创新对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一些特色需求仍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与"三农"的需求很难达成一致。本文运用金融排斥性理论,全面分析了农村信贷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信贷创新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村镇银行崛起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组建背景 目前,大部分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一是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另一个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相对来说,农村的金融市场尚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成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构想,标志着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银行保险模式,商业银行则相应转型为金融集团。在协同理论框架下,本文解释了发达市场中银行主导的银行保险金融集团剥离保险业务的现象,提出银行保险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市场环境和管理能力,而创造协同效应应该是判断银行保险金融集团成功的标准。然后,分析了银行保险金融集团创造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 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经济合作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金融业发展的特点集中反映在金融科技的提高.开展泛珠三角区域金融科技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并推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1—2018年在沪深交易所发生过交易的债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尤其显著降低了民企债和非上市公司债的信用利差;而且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债券违约频频"爆雷"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减弱市场整体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足于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经济的特质性风险,建立面向农户的零售银行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实体企业的显性金融投资与隐性金融投资同时纳入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范畴,构建包含显性金融资产、影子银行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机制上推演实体企业在显性金融投资和隐性金融投资两个不同层次金融化的驱动逻辑。理论模型显示,企业金融化驱动因素包括两类:一是备择资产的相对复合风险,二是分类资产间的调整利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逐篇阅读企业年报,采集中国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加总数据作为影子银行投资指标,结合其他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体企业的显性金融投资和隐性金融投资(即影子银行投资)均受到相对复合风险的显著驱动,但两类金融投资受调整利差驱动的机制具有明显差异:显性金融投资主要受显性金融资产与影子银行资产间的调整利差驱动,而影子银行投资则主要受影子银行资产和经营资产间的调整利差驱动。进一步考虑货币因素的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货币供给增加并不会助推企业两个层次的金融化行为,宽松货币环境更倾向于促进企业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18.
《广西金融研究》2002,(6):53-55
"金融超市"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融入一体化的构架之中,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相互渗透.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当消费者进入储蓄、信贷、中间业务、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多功能于一身的"金融超市"后,就如同进入大型超级市场,凡是办理与银行有关的业务都可以一揽子得到满足.我们把能够在银行的营业窗口--"前门店铺"提供这种全方位的综合服务系统称之为"金融超市".本文所要探讨研究的,是在目前我国银行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在银行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中建立和发展我国"金融超市"、使广大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银行营业网点"一揽子"得到满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单一,金融供求总量存在较大缺口,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农信社作为唯一的农村供给机构,面对农村弱势群体巨大的金融需求,没有足够实力提供金融供给,并且已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符合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的经验证明,加强"弱势群体金融"是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出路。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要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来补充金融供给,同时,加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下长三角银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影响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四大因素,从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区域监管协调机制、银行监管方式手段、会平竞争市场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监管对策。目的在于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树立区域银行监管合作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