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储备形势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汇储备最近连续三年年外汇储备增量超过2000亿美元,目前储备总量已达一万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对外汇管理提出挑战,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更对人民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正确处理当前外汇储备问题,必须提高储备存量管理水平,遏制储备过快增长。要正确处理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人民币币值的勃论关系,必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境外流通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它涉及货币政策调控、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以及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等问题。同时,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大量流通是否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正在迅速成熟的说法不一。因此.本文对人民币境外流通与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省 《特区经济》2012,(4):77-79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即针对有关试图通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解决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观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收益与风险以及制约因素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正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美国、欧元区及日本的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的经济产出总量,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上述双边贸易存在负效应,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和增长趋势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林毅夫 《世界经济》2007,72(3):3-12
人民币汇率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认为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的学者指出,中国可贸易品部门相对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因此导致人民币真实汇率被低估。也有学者根据中国近年来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指出人民币需要大幅度升值以恢复贸易平衡。本文认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中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的影响在中国并不成立,而且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中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人民币币值并没有被严重低估。当前国际金融界对人民币汇率的炒作主要是跟风日本和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也增加了国际投机者认为人民币要升值的预期。本文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应该稳定市场预期、抑制外汇升值投机,同时加快对外贸外资体制的改革,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善宏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构成怎样的影响?为弄清该问题,文章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6~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HS6分位数据构建动态的"产品-市场"二模网络,重新解析并测算了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市场边际以及产品边际。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设立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以及外管局批准的RQFII额度三个相关指标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出口增长多元边际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促进集约边际及市场边际来实现,但其对产品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是提升已有贸易关系额度和推动出口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梅建予  陈华 《南方经济》2017,36(4):1-18
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之后货币大规模跨境流动而引起的担忧。文章研究发现,在给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放大了境外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央银行应将境外汇率失衡纳入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反应系数取决于境外利率、产出和价格对境外货币需求的决定系数。理论分析还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影响货币政策对国内价格的有效性,而是否影响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产出的有效性,则取决于经济结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未对国内利率、产出和价格带来明显冲击,且无论是在M0层次,还是在M2层次,人民币国际化均未明显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外汇储备的扩大、币值的稳定、金融市场的完善等许多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存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本管制、美元惯性等诸多不利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同时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对传导机制的影响表现在:由传统的信贷传导机制逐步转换为汇率传导机制,同时传导途径将进一步灵活化。由于存在货币替代,货币需求函数将变复杂且货币流量将更难以监控。在政策传导工具方面,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效果将被削弱,而公开市场业务效果将增强。为了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当从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督、完善利率与汇率机制、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合理搭配政策等方面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李成  李一帆  张炜 《改革》2020,(1):100-110
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IS-LM曲线和供求理论的双重视角解析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在机理,揭示两类政策搭配组合的理论逻辑,分析制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现实因素。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供给,以满足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弱敏感性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受到制约,因而两类政策不仅要在总量层面“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而且要在结构层面增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王胜 《世界经济研究》2012,(1):81-86,89
本文对美国经济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发展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要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而且这种相关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化变得更加明显。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强化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汇率效应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利率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eeks to reassert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macroeconomic analysis. It argues that the non 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which has been central to mainstream macroeconomic analysis, should be viewed as a distributional constraint on the achievement of full employment 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mechanisms to resolve distributional conflict without resort to the weapon of unemployment are required if full employment is to be secured.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aggregate demand is then been examined, and it is argued that higher profit shares in the past 15 years have harmed the prospects for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employment, and that rising profitability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stimulated investment. It is then finally argued that monetary policy should not be seen as a technical matter but rather as a policy with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al impacts.  相似文献   

14.
刘金全  艾昕 《改革》2020,(3):74-84
新常态下保证宏观杠杆稳步下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包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杠杆在内的门限结构向量自回归(T-SVAR)模型,研究高低两种政策不确定性区制下我国需求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供给端金融改革政策对宏观杠杆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三种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且在中长期内均出现逆转,区别在于,虽然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的短期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但当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快速攀升时,其调控效果会略微降低,而此时财政政策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平抑过高的杠杆率增速,且在长期依旧保持一定的调控效果。因此,央行在对宏观杠杆进行调控时应依据各政策调控效应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搭配使用,同时通过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优化融资结构,为实现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雨露 《改革》2012,(5):24-32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忠泽 《改革》2007,(9):13-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我国经济内外失衡源于其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选择。单一政策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倚重财政政策。鉴于财政扩张与货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根据我国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应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内研究货币规则的文献大多依据"损失函数最小化"标准获得货币政策工具的决策准则,而鲜有从一般均衡模型不动点性质的角度评析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文章。本文将一个适用于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量规则引入一般均衡的MIU模型,拓展了传统的固定货币增长率的货币经济学模型。文章发现:消费者微观偏好和央行货币政策参数会对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经济系统获致的不动点为鞍点,即存在一条稳定的轨迹使经济系统收敛于均衡状态。文章建议,货币政策部门密切关注居民微观行为演进和央行货币规则微调对经济系统动态特性产生的影响。
Abstract:
Most domestic literatures on monetary rules are based upon the standard of "loss function minimization" to get access to the decision-making guidelines regarding monetary policy tools.While,little article looks the problem concerning the assessmen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rule from the angle of fixed point nature in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onetary policy rule compatible with our transitional reform period into a general equilibrium MIU model,which is extend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ixed-money-growth-rate model.This article argues that:micro-parameters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have great impact on macroeconomic stability.Further-more,we put forward three testable propositions.According to macro-level data from China,we find that:Our economic system has a saddle-point equilibria,that is to say,there exists a stable trajectory that the economy will converge to this equilibria.The paper suggests that our monetary policy-mak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icro—behavior evolution of our residents and the monetary regime changes,which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ur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汇率政策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一改革将对我国宏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运用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汇率政策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机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对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策略选择、工具取舍和效果预测与评估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退出工具的选取以及效果预测和评估是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决策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复苏阶段,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目标应是在维护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目标的实现。在退出的节奏上应循序渐进,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退出次序上应"先财政、后货币"。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间货币政策退出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