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一、主要做法、经验 (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2013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相似文献   

2.
王中辉 《魅力中国》2014,(15):40-41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县城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个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黄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提出要举全县之力打造“绿色黄平”。本文以“绿色黄平”打造构想为侧,谈县城生态文明建设要搞好规划和选择好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文章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全面优等型、全面偏优型、全面中游型、全面劣势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得分及排名做出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不同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北部地区和部分南部地区。最后为推进中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依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握农村基础地位,增强政府责任,打造绿色农业。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鹏新区被誉为深圳的"生态基石",新区成立七年多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提升水平"方针,全方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区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担当,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深水区"改革,为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发展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汤文华  段艳丰 《特区经济》2014,(12):120-12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困境应运而生。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消解我国生态困境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和公众参与建设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重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3月30日,“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宣布,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的2016年年会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据介绍,“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形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把“知行合一”作为今年论坛主题的关键词,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更好地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凝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静峰 《特区经济》2011,(7):296-298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珠江上游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部分服务行业自身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水平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等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做好服务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扶持和鼓励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贵阳高新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贵阳高新区正围绕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进入了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跨越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环保部选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深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本文简述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阶段,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生产发展、生态生活消费方面重点分析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最后得出深圳市开拓了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共赢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目标导向上具有一致性,在空间上具有强关联性。本文在对生态产品相关概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施秉县面临的现实困境等的分析基础上,借力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施秉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法治轨道。青海省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在法治保障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研究小组共同发布《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而严峻的生态形势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长期施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离不开公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和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型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于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绿色享受,城市园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园林的合理规划和地域的有效布局,不仅是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物质体系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绿色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方略.伴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及社会生态文明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着力探讨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机制,为城市园林建设生态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牺牲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生态文明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我国多地已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我国应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转变政府和公众思想观念,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和范围。  相似文献   

19.
西部生态环境是中国的生态脆弱区。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生态环境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加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西部广大地区群众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刘玲玲  何山 《改革与战略》2012,28(6):111-113
贵州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完成跨越式发展,响应党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弯道超越",成为迫切的工作任务。贵州省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清洁能源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参与碳交易,通过减少碳排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