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羡鸿 《浙江金融》2002,(9):37-37,35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已从2002年1月1日起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新准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存货的会计核算作出更详尽的规定,包括了固定资产与存货的确认、计量、提取减值(跌价)准备与披露等各方面内容,这不但有利于经营者正确执行,也有利于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后,形势要求我国会计理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准则、制度相衔接.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后,使存货期末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考虑、资产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渐接轨,这既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同时,由于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企业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避免对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造成误导,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至少在年末,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对发生不符的要按规定进行调整.但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对盘亏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不明晰,不利于指导实际工作中具体业务的操作.下面就此谈谈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4.
黎岩 《理财》2003,(8):28-29
《存货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根据准则,一般的做法是,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材料作为存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期末价值的计量,主要根据持有目的来确定。一、用于生产的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存货,若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视其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是否也低于其成本来确定。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表明用该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孙泽宇 《时代金融》2015,(2):209-210
存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项目,存货的期末计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直接关联。企业定期要对存货进行检查,若发现存货因部分原因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实际发展中,要对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做好计量核算,在企业资产负债中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期末存货的价值。可变现净价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是保证存货期末计价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存货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项目,存货的期末计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直接关联。企业定期要对存货进行检查,若发现存货因部分原因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实际发展中,要对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做好计量核算,在企业资产负债中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期末存货的价值。可变现净价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是保证存货期末计价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和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以及在产品等,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节奏和原材料使用情况,存货的收发准确计量有平衡企业资金、平衡供求的作用,对企业生产发挥着积极作用.存货的期初、期末计量和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记录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记录是否准确,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的正确性,进而对企业的年终所得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等诸多环节造成影响.因此,合理准确的对企业存货进行收发计量是企业会计部门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对保险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前者适用于所有企业,后者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保险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盘盈或盘亏事项应该如何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未作具体说明,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等具体准则,谈谈新会计制度下的盘盈盘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涛 《理财》2003,(1):32-32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会计期末能否正确确定存货的价值将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客观地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那么应该怎样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何正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呢?…  相似文献   

11.
由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当中有4项适用于金融企业,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不难看出,这4项准则的颁布都是基于一个目的,即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放开和入世过渡期印将结束的时期,促使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尽快与国际接轨.新会计准则对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7月1日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变化不大,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虽然在固定资产的取得价值、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等方面有了一定修改,但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期末计价等方面没有变化.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国有商业银行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全面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期末计价等的管理必须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王竹泉 《会计研究》2000,(10):36-37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结果,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但具体会计准则<存货>尚未发布.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基于纳税的目的而选择采取后进先出法,本文拟对后进先出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后进先出法的核算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后进先出法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4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小企业准则")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笔者通读小企业准则,感觉小企业长期投资的核算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具体准则规范内容有差距.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草拟本文对小企业长期投资谈一点看法,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宁博  纪劲 《财会学习》2008,(1):43-46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成本、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和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对企业利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笔者抛砖引玉,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顾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吴红梅  王华 《会计师》2012,(18):16-17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标准。但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存在着期末利息摊销、摊余成本确定等问题,在实务中该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较易出现混乱,本文特此加以论述。一、初始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购入时即指定的为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另一种是由持有至到期投资转入。对于第一种情况按第二十二号企业会计准则的  相似文献   

18.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资产项目,期末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程度,而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则是准确确定存货期末计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绪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主要是按财政部2002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下简称原制度)相关规定进行,这与新的<会计准则>,即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下简称新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若没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计量与核算出现差错,现谈谈笔者对此的理解和认识,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