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际融资》2008,(2):7-7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纽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08,(12):7-7
为迎接中国加入吐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纽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地举办了6次以银行监管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成功地培训了1100多名中央银行监管干部和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纽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地举办了6次以银行监管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成功地培训了1100多名中央银行监管干部和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09,(12):73-73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而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临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新西兰储备银行致力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审慎监管,近期对商业银行推行核心融资比率,此项新型流动性监管政策被称为继通胀目标制之后,新西兰储备银行首推的又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其推出背景、总体框架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08,(2):174-179
2007年11月11日至20日,应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邀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率团考察了澳、新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情况。其间,先后与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新西兰储备银行的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对澳新银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了参观访问,详细了解两国的银行监管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高度依赖于货币市场的短期批发资金来源和证券化结构性产品长期投资的运作方式导致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它不受监管或弱监管、既游离在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又不受金融安全网的保护,蕴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是危机之后的题中之义,但是如何改革监管制度和创新监管工具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此次由影子银行体系崩坍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仍然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必须着手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监管工具储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对这项业务进行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监管,可以监督结售汇业务的实行情况;切实贯彻国家外汇管理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客户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加强对银行结售汇业务的管理,不仅要加强风险监管,更要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10.
《国际融资》2012,(1):58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2,(12):80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  相似文献   

12.
定义(一)账面资本(BookCapital)又称为可用资本、实有资本,就是指所有者权益,金额为企业合并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优先股和附属银行债。(二)监管资本(RegulatoryCapital)是指银行已经持有的或者是必须持有的符合监管当局要求的资本。巴塞尔新协议将监管资本分为两类: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公开储备,并扣除商誉因素;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定义,我国银监会定义的核…  相似文献   

13.
郑子术 《银行家》2003,(12):110-111
三管齐下 美国银行监管部门主要有联邦储备银行(FED)、货币管理局(OCC)和存款保险公司(FDIC).如果银行是上市公司,还要接受证交会(SEC)的管理.联储主要用货币政策来引导银行业和整个经济金融活动,货币管理局主要对银行准入退出进行管理,存款保险公司主要就会员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前两者无须谈及,因为我国已把有关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问题在于我国有无必要成立存款保险公司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动作情况及联邦储备银行职能的考察报告(四)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赴美考察团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通过以上对美联储的组织体系。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银行监管及服务系统的初步考察,我们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即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比较健全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12,(6):15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地举办了六次以银行监管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成功地培训了1100多名中央银行监管干部和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12,(9):80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地举办了六次以银行监管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成功地培训了1100多名中央银行监管干部和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11,(2):54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等地举办了六次以  相似文献   

18.
银行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作用,决定了银行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银行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则决定了加强和改进银行监管的现实紧迫性。本文基于银行监管的相关知识和基础理论,立足于我国银行监管的探索实践,从探讨银行监管的概念、目标、重要性、特殊性、主要内容等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管理理念比价落后、缺乏有效监管协调机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够灵活、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学科领域,就银行监管的监管成本分析、制度体系完善、部门协调沟通、退出机制、方法创新等方面对解决当前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些举措建议,对提升我国银行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英国、日本在银行监管方面有着领先的经验,具备典型的模式。美国是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监管、较早实行典型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而日本与英国则实行了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并成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又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具备了各自不同特色。下面我将分析以上各国的银行监管的模式来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模式提供启示。一、美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美国的金融体系虽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是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发育最为成熟、健全的国家之一。完善、高效而具有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对象与借鉴的经验。美国采用的是二元多头式的银行业监管体制。此种监管体制的特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有监管商业银行的权力(即二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监管机构共同对银行实施监管(即多头)。但各级和各家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不同。联邦制国家因地方权力较大往往采用这种模式。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管,从而形成双元多头的银行管理体制。在联邦一级主要有三个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RS);联邦货币监理局(the O ffice of th...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我国银行监管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有效银行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